鳥類睡覺為何不會從樹上跌落

人類習慣於躺著睡覺,即便某些特殊情況下能坐著入睡,但也總是睡得東倒西歪。不過鳥兒卻大都是以雙足緊扣樹枝的方式「坐」在數米高的樹上睡覺的,卻從不會跌落下來。這是為什麼?

  據德通社報導,來自德國馬普學會慕尼黑鳥類研究所的科學家日前揭開了這一謎底。鳥類學家京特.鮑爾解釋說,他與同事們研究發現,人類和鳥類的肌肉作用方式有很大的 區別,而在進行「抓」這一動作時,更是完全相反。

  鮑爾說,兩者相比較,人類是去主動地抓,而鳥兒卻是被動地抓。「當我們人類想要抓住什麼東西的時候,需要用力使肌肉緊張起來;而鳥兒只有用力使肌肉緊張起來,才能鬆開所抓住的物體。」也就是說,當鳥兒飛抵樹枝時,其爪子的相關肌肉呈緊張狀態;而當它「坐」穩之後,肌肉鬆弛下來,爪子就自然地抓住了樹枝。

  鮑爾介紹說,不同的鳥類睡眠時間也大不相同,「鶇屬的鳥基本只睡1到3個小時,而啄木鳥等穴洞孵卵鳥類則大約要睡6個小時,是睡得最長的鳥類。」科學家另外指出,同人類相比,鳥兒沒有「深度睡眠」這一睡眠階段,它們大多隻是進入一種「安靜的狀態」而已,因為它們必須隨時警惕可能出現的天敵,及時地飛走逃生。


新華網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