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聚焦中國國家大劇院
圍繞中國國家大劇院的爭議隨著法國戴高樂國際機場的坍塌事件再次升溫,海外華文媒體對此進行了廣泛的報導和評論,多家西方主流媒體也予以關注。紐約時報日前發表了題為「給北京帶來激烈爭議的玻璃泡」的新聞評述,詳細介紹了中國國家大劇院引發的分歧和辯論。外形似球似蛋 內藏安全隱患
大劇院離中國的政治中心天安門廣場僅一箭之地,看上去像一個從中間劈開的球;也有人將它比作浮於水面的蛋。其風格顯得很特別,與周圍建築的基調有些格格不入。清華大學建築史家肖默(音)則擬之為一個干糞堆。
大劇院預計包括一個能容納2500人的大劇場及三個小一些的劇場,它們都罩在一個沒有中央支柱的玻璃圓頂之下。圓頂特意模擬成飄在人工湖上的大水泡,這樣進出劇場只能通過一個水下地道。批評家指出其設計方案無視中國歷史及建築傳統,壞了風水。而傳統的建築風格看重風水,強調人與環境的和諧。
出於同一個設計師保羅-安德魯之手的法國戴高樂機場的一個規模小很多的類似穹頂上個月發生坍塌事故,砸死了四人,包括兩名華人。有媒體報導說安德魯對塌頂事故表示不解,連說「怎麼會呢?」,他仍然覺得穹頂使用的材料堅固,不應該塌下來。如果規模大許多的國家大劇院發生類似事故,後果將嚴重許多。且其水下地道更添一層安全顧慮,一旦發生火災,地震或恐怖襲擊,幾乎無人可逃。
設計師受調查 設計方案及評審過程再受質疑
戴高樂機場塌頂事件發生後,法國有關部門對安德魯進行了調查。法國媒體披露了法國政府亦著手調查雇佣安德魯的戴高樂機場在爭取北京大劇院的合同時有否行賄行為。幾年前中國大劇院設計投標時,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拍板決定使用安德魯的方案。幾十位中國知名的建築專家聯名寫信反對,但無濟於事。中共高層盛傳該劇院是江澤民為了取悅某宋姓女歌星而建。中共黨史及二戰史專家呂家平先生曾上書中共高層要求調查江與宋姓女歌星的曖昧關係,及調查江在日本侵華期間就讀於汪偽中央大學,和改動入黨時間等傳聞是否屬實,結果呂被迫離開北京回湖南老家。
法國機場事件引發了中國的建築專家再次質疑大劇院的設計標準,評審過程,安全係數及美學原則。而中國主管部門的發言人王征民(音)否定存在任何腐敗行為,並且仍然對受巴黎事件困擾的安德魯的設計充滿信心。
成本高昂 經營者卻步
安德魯的奇特的設計方案及對建材的要求使得大劇院的預算成本高達三億美元。還有不到一年半就要封頂了,但至今無人願意承擔劇院的經營業務。反對者表示,劇院除形狀醜陋外,內部設計尷尬,不可能有效利用。即使只使用一小部分,中央圓頂覆蓋的所有部分都必需空調和照明,這使得國家大劇院運營費和維護費十分驚人,預計每月的電費就要400萬元人民幣。中國政協委員吳祖強表示,由於營運及維護成本之高,中國文化部及北京市政府都不願接手經營。吳進一步表示,高水準的演出項目在兩到三年前就要排定了,這意味著大劇院在很多時候會空著。
有報導指出,大劇院總共有5743個座位,平均每個座位造價50萬元人民幣,相當於建兩所希望小學的代價。而整個大劇院的身價則相當於一萬一千多所希望小學。中國民間的希望工程在15年間募集的款項總和尚不及大劇院的投資。這樣高的造價自然意味著高價的門票,這也不是普通勞工能承擔的,所以這國家大劇院也就不屬於這國家裡的廣大民眾了。
追求規模和新奇 與國情脫節
為了迎辦2008年的奧運會,中國政府正在北京進行大規模的城區改建,而共產黨也將興建這些大型的建築作為其統治的成就。除大劇院外,這些建築還包括造價五億四千三百萬美元的奧運館,十九億美元的北京機場,及七億三千萬美元的中央電視臺的兩幢大樓。
在中國的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次興造奢華建築以顯示「盛世」的例子,如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的姑蘇臺,秦始皇的阿房宮及清末的圓明園。遺憾的是這些「盛世」的標誌都在不久被付之一炬,反而成了末世的象徵。著名作家王力雄將當前中國的「繁榮」比作「流沙上的大廈」,意指表面雖然美麗炫目,但其底子是空的,隨時都可能轟然坍塌。
根據政府自己的統計,中國的人均收入剛過1000美元,屬於不發達國家的行列。建造這麼多昂貴奢華的建築物顯然違背中國的國情,許多學者對此提出了批評。清華大學的學者肖默也認為,中國是一個貧窮的國家,不(應)是一個花裡胡哨的國家,不該在這些方面浪費錢財。
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大多數此類建築的設計投標,均為外國人士獲得。中國的資深建築師吳良勇(音)對於引進國外設計進行城市改建表示支持,但他也表明,為了迎合所謂現代規模和一些怪誕的想法,中國浪費了許多資產。他認為中國有些城市成了國外一些設計師追求新奇的試驗地。
(大紀元)
- 關鍵字搜索:
-
外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