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與陳水扁 阿Q與韋小寶?

(亞洲時報在線記者杜聖聰6月18日報導)最近兩岸隔海叫陣,中國大陸聲言要修理綠色台商許文龍以及歌星張惠妹等人;臺灣也不甘示弱,要通過新台幣六一○ 八億的購置潛艦專案,更要研擬飛彈直搗三峽大壩。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將心比心」。這句老生常談的話,婦孺皆知,唯獨兩岸高層對此似乎不甚了了。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從清華大學畢業後,雖然歷經若干折磨,畢竟苦盡甘來,青雲直上,在地方上做出一些實跡得蒙中南海高層青睞,被遴選為「跨世紀接班人」。在大內宮廷中深自內斂,以致一統天下。原本,大家對於胡錦濤是有期望的,希望他能以智慧化解兩岸間的捍格。可惜,儘管他的手段靈活,一個「一個中國」原則上有鄧小平的政治光環,誰也不能動;而「經美制臺」的操作手法,從格局上壓迫臺灣的生存空間,在手法上更有意無意地導引「愛國主義」作為政治動員的工具,更使得兩岸關係陷於谷底。

胡錦濤這種手法,對於穩定中南海內部詭譎的政治生態,或者是反應一定程度的大陸輿情有其盤算,但實際上卻是愧對前輩。毛澤東在述及兵法曾雲,「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在戰術上則是要重視敵人。」放置到現今的兩岸情勢,如果要想真正解套,對於戰略上的「一個中國」的認同,操作自不必限於一角一隅的得失。而是在戰術操作上的爭取臺灣民心、和台商交心上頭應該大力強化。如今反其道而行,焉能獲得臺灣民眾的認同。

或許有好事者會說,中國就像魯迅筆下的阿Q,對臺灣什麼都可以忍,就是不能忍受臺灣走向獨立。一旦戳破了這條底線,脾氣再好的阿Q也會抓狂。但這又算什麼呢?大陸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如果不能做到近悅遠來,甚至做到讓臺灣民眾能夠「簞肆壺漿以迎王師」,這種皮裡陽秋式的陰奉陽違,對於大陸又豈是件光彩的事?

用行銷的概念來說,大陸應該要反省這幾十年來操作「一個中國」原則在臺失敗的主因,不在這種論述的「產品」(Product)如何調整,而在於行銷「通路」(Place)無法傳遞到臺灣民眾心坎裡,更在於「促銷」(Promotion)方式一直以政治挂帥,陰謀為體,自然各種言論如馬耳東風,聽過即忘。不反躬自省「一個中國」行銷到臺灣的過程中出了什麼問題,老是把矛頭對準臺灣,這不是阿Q,又該是什麼呢?

至於陳水扁恐怕只有金庸筆下的韋小寶差堪比擬。陳水扁從二○○○年以來,先是說過「四不一沒有」,再提及「各表一中」,隨即提到「一中各表」、再提及「兩岸統合論」、再提及「一邊一國」、再提及「邀請江澤民到大膽島喝茶」、再提及「公投制憲」。今年「就職」後,在美國的壓力下,以「正面表列」的方式,逐項念出修憲的內容,並含蓄暗示本次修憲已與制憲公投脫勾。在這個過程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配合他過人的意志力以及善鑽「巧門」的政治嗅覺,別說連宋兩個老人家只能徒呼負負,就連中美兩國也被耍得團團轉。

其實,陳水扁的問題不是出在台獨與否,而是在於捉摸不定,難以信任。臺灣獨立本來就是一種在特定時空下的必然產物,是一種可以被討論、甚而至於可能被臺灣民眾實踐的一種政治訴求。臺灣民眾在國民黨統治時期享受過經濟果實,卻也飽嘗噤若寒蟬的白色恐怖以及二二八屠殺,這些歷史的情結尚未去除,隨著臺灣本土菁英的全面崛起,透過國家行政機器企圖強力撥亂反正,結果當然是越幫越忙。其間又有藍綠政治人物反覆動員民粹,讓臺灣整體價值觀受到嚴重混淆。當此之時,陳水扁又以「一變再變」顛覆國家領導人應有的誠信,不能、不敢且不願明示臺灣整體的國家定位方向,臺灣焉能不亂,而兩岸在認知無所適從下,只能且戰且走,難有雲破月開的明朗之時。

總而言之,兩岸應該平心靜氣地坐下來,好好想一想什麼叫做「將心比心」。胡錦濤應該正視中國潛在的「阿Q」性格,走出「阿Q」所認定的「一個中國」的誤區,準確地理解、並找出適當的渠道向臺灣民眾訴求大陸溫暖有情的「同理心」。至於陳水扁則應該收斂嘴皮子,去除韋小寶式的舌燦蓮花,摒棄挑動族群民粹的操弄,耐心且持續地對大陸釋放出善意,並體悟「惟智者能以小事大」的細膩操作才是。

一個是膠柱鼓瑟的中國阿Q,另一個則是不折不扣的韋小寶,雙方都未見高明之處。誠心正意方為兩岸溝通之本,過去的阿Q和韋小寶,現在可以休矣!

(編者按:兩岸關係深受各界關注,惟不少有關這方面的評論皆從權術和政治角度出發,反而兩岸人民,特別是臺灣民間的意見,每每備受忽視。本文作者為臺灣資深新聞工作者,他以兩岸同理心的角度,闡釋他認為現時中國大陸臺灣政策上的盲點。除胡錦濤和陳水扁外,本系列將陸續比較包括曾慶紅和呂秀蓮等兩岸領導人的風格等,敬希讀者垂注。)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