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媒體刊登的「長江三峽遊記」

南德意志報旅遊版刊登了一篇長江三峽遊記,精確地說,應是水庫遊記,因為三峽在長江截流蓄水後已變成一個長達六百公里的狹長庫區。

遊記作者乘游輪從宜昌出發,參觀沿途新城鎮,最後到達重慶。遊記寫道:

「2003年6月蓄水之前江水洶湧而下的地方,現在是平靜寬闊的水面。三峽的水面上升了三十至四十米,許多古蹟與村莊和城鎮一樣,沉入了水下。瞿塘峽兩岸山岩上數千年來縴夫拉船逆流而上的棧道,能看到的已經很少了。

位於三斗坪的兩公里長、185米高的鋼筋混凝土大壩早已成了吸引遊客的主要項目。在那裡遊覽半天,參觀五級水閘用了三個小時。遊客中的華僑很興奮,讚頌工程『造福』人類。歐洲人則持批評態度,譴責工程給生態帶來的影響。

世界第三大河長江蓄水一年後,對生態的擔心已經開始成為事實。日本和韓國的漁民敲響了警鐘:長江最終匯入東海,由於大壩截住了很大一部分有養份的泥沙,所以東海中魚類的數量急劇減少。至於調節災難性洪峰,也是有限的。2002年洪水達到了1998年的水平,但沒有人喪生,主要原因是沿江防洪堤壩得到了加固。」

(DEUTSCHE WELLE)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