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之痛怎可忘?

去年11月底,曾經不幸當過慰安婦的朝鮮八旬老人樸永心,專程趕來南京對利濟巷2號進行指認。中午時分,坐在推車上的樸永心來到等待她指認的南京利濟巷2號。

這位目前唯一倖存的南京慰安婦喃喃自語:「就是這兒了!」話音未落,老人已泣不成聲。

此行引起中、日、韓等多家媒體關注。同行的專家學者調查後認為,利濟巷2號有可能是亞洲最大的慰安所。日本學者西野琉美子與中國慰安婦研究專家蘇智良等學者多次呼籲要建立慰安所紀念館,做為愛國主義教育場所,並為保留南京利濟巷2號奔走呼籲。

然而,南京利濟巷2號,這個日軍在華暴行的鐵證,這個令不知多少人刻骨銘心的地方,如今,在各方的反對聲中,卻仍無法逃脫被拆的命運。

日本國內右翼分子並不承認南京大屠殺,這是我們需要面對的一個難題。正因為如此,每發現某個日軍侵華的重要證據,總要讓國人憤怒。保留「慰安所」,就留下了一個讓日本國內右翼分子閉嘴的物證;拆毀「慰安所」,就意味著銷毀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罪證。如果說日本右翼分子想讓它早日拆除的話,大家一點也不奇怪。然而,如今一意孤行想拆除這個慰安所的,居然是我們中國人,實在讓人費解。

  文物具有不可再創造性,復原的東西都是假的。利濟巷2號「慰安所」舊址一旦被破壞,讓人無法想像其後果。讓人納悶的是,市民反對,專家反對,社會輿論反對……似乎,除了要搞開發的那麼幾個人,利濟巷2號「慰安所」舊址的拆除,引來的都是罵聲。但即使在一片罵聲中,推土機還是轟隆隆地開了過來……

  一個容易遺忘屈辱歷史的民族是可悲的。提倡「以史為鑒」的中華民族,拆毀這些承載著民族之痛,中華之恥的建築,喪失的將絕不僅僅是幾幢房屋。(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