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萬姓源於羲皇故都淮陽縣
6月2日,在河南周口舉行的「伏羲與中華姓氏文化研討會」上,來自國內數十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共同揭開了一個千年謎底--中華萬姓源於羲皇故都淮陽縣。新華網消息,淮陽,古稱宛丘、陳州,是遠古時期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氏定都和長眠之地。現在淮陽縣保存完好的太昊伏羲陵墓,被稱為「天下第一陵」。數千年來,每年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的民間朝祖會,無數龍的傳人前來祭陵拜祖,高峰時期一天可達數十萬人。
參加研討會的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太昊伏羲是中華人文始祖,他的偉大功績之一是「正姓氏、制嫁娶」,開創了中華民族的姓氏之源。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會長賈斌、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研究員袁達義、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李先登、河南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張新斌等50多位專家學者提供的近50篇論文,根據不同的史料,從不同的學術視角探討、論證了伏羲與中華姓氏文化的源遠關係。早在6500年前,太昊伏羲率領他的部落自甘肅成紀(今天水市),沿黃河東下,定居於宛丘之墟(今淮陽縣)。伏羲以其聖德團結統一了中華各個部落,並取各部圖騰特色,鱷之頭,蛇之身,鷹之爪,魚之鱗,虎之眼,鹿之角,組成新的圖騰--龍。龍是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大統一的象徵,龍的傳人便由此而來。
專家認為,伏羲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思考,開始「正姓氏,制嫁娶」,實行男女對偶婚。伏羲自定風姓,其他或以所養動物為姓,或以所種植物為姓,或以居所為姓,或以官職為姓等,於是中華姓氏自此起源。如今,中華姓氏雖3000餘眾,如溯流而上,皆可追至太昊伏羲。專家認為,伏羲時期,為制嫁娶,姓與氏有嚴格區分,以女子為傳承中心的宗族皆稱姓,以男子為傳承中心的宗族則稱氏。「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互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遠古的先民以姓氏制嫁娶,實現了從愚味向文明的跨越。
伏羲之後,中華民族雖經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但姓氏像血脈一樣,牢牢維繫著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據統計,中國歷史上曾使用過的姓氏族有1萬多個,現在常用的有3000多個,其中直接起源於淮陽縣的大姓有李、陳、王、孫、胡等100多個。
- 關鍵字搜索:
-
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