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報導焦國標筆伐中宣部

儘管亞洲的媒體在反對新聞檢查方面打過幾場勝仗,但是有評論認為,這個地區的大部分媒體,特別是中國大陸的媒體,在紀念星期一「世界新聞自由日」的時候,卻沒有什麼值得慶祝的理由。美國之音5月3日報導說,美國紐約時報在世界新聞自由日的當天發表長篇文章,介紹北大教授焦國標討伐中宣部的一篇檄文。紐約時報認為,中國仍然是中國,在言論開放和新聞自由等方面,中國仍然存在著滯後的現象。

據馬尼拉時報報導,亞太地區的人口只有百分之7享有新聞自由。總部設在美國的一個學術組織「自由之家」的調查統計表明,亞洲在新聞自由的變化方面,出現開倒車的現象。

紐約時報在星期一世界新聞自由日的當天,刊登一篇和中國新聞自由有關的文章,對胡錦濤是否願意給中國人民開放更多的言論自由提出疑問。

紐約時報還刊登了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焦國標的彩色照片,並且介紹了焦國標最近在網上發表《討伐中宣部》一文。儘管這篇文章受到中國官方的禁止,然而,文章在網上廣泛流行,並且在中國新聞界引起轟動。

紐約時報摘要地介紹了焦國標教授的文章。焦國標在《討伐中宣部》一文把中宣部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德國納粹的宣傳相提並論。該文指出,中宣部以羅馬教皇的不可動搖的地位自居,50年代中宣部隱瞞中國幾千萬人被餓死的事實,今天仍然隱瞞薩斯疫情。

焦國標在《討伐中宣部》一文中指出,中宣部動輒以穩定壓倒一切為由,限制新聞報導、封殺媒體。中宣部是當下中國社會文明發展的絆腳石,為邪惡勢力和腐敗分子撐起最大、最有力的保護傘。焦國標說:「誰都知道中國不是新聞自由太多,而是新聞自由太少。中宣部以新聞自由為敵,連『新聞自由』四字都不許隨意使用,這分明是對最起碼文明準則的公然踐踏。」

像焦國標這樣公開大膽地表達不同政見的現像在中國是非常罕見的,但是他的觀點並不是孤立的。在18個月前,當胡錦濤等新一代領導人接管了中國的權力的時候,很多中國的知識份子寄希望於中共新的年輕的領導班子,認為他們會在言論自由方面更加容忍,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紐約時報指出,胡錦濤等上臺之後,對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施加了更加嚴格的控制,有些中國知識份子認為,這種控制甚至達到1989年鎮壓天安門廣場學生民主運動後的程度。

紐約時報注意到,中國警方加強了對因特網的監視,逮捕並且起訴了一些在網際網路上交流信息以及發表政府認為對自己不利的信息的人士。中國警方還騷擾討論中國修憲的知識份子。上個月,北京表示反對香港人民自己選舉領導人和議員,很多香港民眾認為這一舉動背棄了1997年中國收回香港主權的時候對香港人民做出的承諾。

*中國季節性政治氣候變化*

北京的政治環境反映出每年中國季節性的政治氣候變化。每年春天,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都會擰緊言論控制的螺絲,特別是今年是中國鎮壓天安門廣場學生民主運動的15 週年。

不過,一些中國問題觀查家擔心這些徵兆並非是在六四前照例的收緊。他們認為中國領導層仍然對自由討論政治問題以及獨立報業持有天然的偏見和敵視。

紐約時報指出,胡錦濤和溫家寶上臺之後努力扮演親民的形象,特別是希望能夠獲得中國農民的認同。然而最近兩個安徽的作家寫的一本「中國農民調查報告」的書籍卻成了禁書。中國政府還針對中國網際網路加強了控制,要求上網必須註冊登記,並且對網上發表的文章和意見進行監控。

北京著名持不同政見獨立知識份子劉曉波對美國之音記者說,他本人寫的所有文章,在中國大陸一概不能發表,而北京大學教授焦國標的文章,則可以公開見著報端,所以,焦國標針對中宣部而發表的大膽言論格外引起海內外的關注。

劉曉波說:"我和焦國標通過一次電話。他是北大新聞系的教授。我和他的情況不同。他的文章可以公開發表,所以這次影響面比較大。我的文章全部被禁,只能在境外的網際網路上發表。」

焦國標教授在他文章的結尾,注意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他發現雖然中國努力和國際接軌,已經進入數字化時代,然而找遍北京的街道,你看不見「中宣部」的招牌;撥北京的114查號臺,你查不到中宣部的電話;網上搜索「中宣部」,你得到的是空白。

焦國標教授不禁問到:這到底是「地下黨,還是黑社會組織?它為什麼膽敢這麼無視公眾對中宣部的知情權?」焦國標教授呼籲道,由於中宣部擁有對全國龐大的新聞業說一不二的「叫停」特權,中宣部每發一號,施一令,都必須建立在嚴格科學理性的基礎上。他說,保守的,歷來以極左聞名的,繼承了冷戰思維的中宣部,該徹底清算了!誰左誰當宣傳部長的恐怖時代該終結了!

報導稱,在公開批判中宣部後,焦國標仍如常在北大教書,但校方已找他懇談,要求他顧全大局,有人建議他出國暫避。據稱他已做好心理準備,若丟了教職就回河南老家種田。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