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AB團」事件的歷史考察 (1)
距今69年前,一場大規模的革命恐怖浪潮席捲中共領導的江西蘇區。在一輪名曰「肅AB團」的大清洗中,幾千名紅軍官兵和根據地內的黨團員及普通群眾慘遭殺害。幹此事的並非中共的死敵──蔣介石和國民黨,而是根據地的中共黨組織和由毛澤東親自指揮的紅一方面軍總前委。這段史實以後隨著毛澤東在中共黨內地位的上升被完全改寫。直至80-90 年代,在撇開毛的個人責任的前提下,當年這場事件的大致輪廓才初步顯現,但仍有許多晦暗不明之處。本文所要研究的是:毛澤東為何要在紅軍和根據地內發起「打AB團」?毛為大清洗尋找的依據是甚麼?大恐怖與建立新社會有甚麼關係?為甚麼毛在掌握中共實權後不再採用「打AB團」的方式解決黨內矛盾?◎事件的起因:以暴力維護領導權威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革命運動中聲譽鵲起始於1927年國共分裂後,最先走上武裝反抗國民黨的道路,從此成為中共武裝革命的著名領導人。在這之前,毛雖是中共建黨元老之一,但是在1921-27 年,黨的聲光全被陳獨秀等所佔,儘管毛被公認為農運專家,然而還是屬於年輕一輩,對黨的決策不起任何主導作用。
國共分家,中共潛入地下,革命的中心地帶逐漸從城巿轉向農村,黨的鬥爭形式、組織構成和黨的性格均發生了深刻變化。由於中共已從合法政黨轉變為秘密政黨,列寧主義黨的民主集中制已完全制度化,中共中央作為領導中國革命的司令部的權威也基本確立,由此中共開始了軍事共產革命階段。
進入軍事共產革命階段的主要標誌在於1927年後,中共破天荒地有了自己控制的地盤──紅色區域,從此中共可以在這些地域公開推行自己改造中國的革命政綱,這是中共自成立以來從未遭遇過的新情況,毛澤東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嶄露頭角、聲名大振,使黨的聲光逐漸聚於其身。
毛澤東無疑為中共革命立下最大的功勛,他在江西農村的努力及其實踐為中共開闢了一條新路。但是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毛只是黨領導下的武裝同志,必須接受來自上海的中共中央的領導,在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毛不僅不是黨的名正言順的領袖,甚至在江西蘇區,毛的個人權威也還未徹底鞏固。
毛澤東在中共黨內是靠熟悉農村和農民情況、善於領導軍事鬥爭起家的,然而中國現代革命戰爭與歷代農民戰爭有一個重大區別,即反抗國民黨的武裝革命是受共產黨直接領導的。黨為武裝革命提供了意識形態的義理系統,並擁有對這套義理系統的充分解釋權。黨還為武裝革命提供組織框架和幹部來源,黨不僅有建立革命武裝的發號施令權,也有任命幹部、調動幹部的組織指揮權。儘管毛在創建紅軍、開闢紅色根據地方面功勞蓋世,但他仍受到黨的制約。
1927-29 年,毛澤東在江西辛勤開拓,對受制於上海中央雖多有不滿,但基本上對中央持順從的態度。毛在理論方面雖不時有越軌之舉,但其言論大致均在中共中央意識形態的框架之內。毛在組織關係上,也未有明顯的越權行為。毛經常向上級黨委和中共中央書面匯報根據地的鬥爭情況。
中共中央是以頗為欣賞的態度看待毛澤東在江西創造的這番事業的。1928年中共在莫斯科召開六大,在毛未出席的情況下,將毛選入中央委員會。總的來說,上海中央對毛的活動,包括毛在江西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是樂觀其成的,尤其在1929年發生的朱德與毛澤東的爭論中,中央表態明確支持毛,促成了毛在江西蘇區領導地位的確立。
1929年古田會議後,毛澤東在江西蘇區的權威已經初步形成,促成毛領導權威形成的兩個最重要條件都已具備:一、中共中央對毛的明確支持為毛的權威提供了法理基礎;二、毛的事功突出,在他的領導下,根據地地盤擴大,人口增加。一度與毛意見相左的朱德,因軍事失利,威望有所損失,毛的軍事成功則為毛的權威提供了事實基礎。作為毛領導權威的具體體現,1930年,毛擔任了紅一方面軍總政委和總前委書記,在統一的蘇區黨領導機構尚未建立的形勢下,毛所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成為江西蘇區最高領導機構。在戰爭環境下,軍隊是維繫蘇區存在的最重要的柱石,軍─黨─蘇維埃政權,已實現高度的一體化,毛於是成為江西根據地的最高領導,上海中央的指示只有通過毛才得以在蘇區貫徹。毛所具有的這種特殊地位,使其獲得了很大自由──毛從此擁有對中央指示的靈活解釋權,毛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意見與中央的意見合而為一,以中央的名義強制推行。然而毛畢竟不是中共中央,在蘇區內部仍有部分紅軍和黨組織援引中共中央來消極對抗毛的新權威。
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中共武裝革命的草創年代,一時豪雄四起,在反抗國民黨的大目標下,革命陣營內部的矛盾被暫時掩蓋。但根據地內,外來幹部與本地幹部的矛盾、留蘇幹部與國內幹部的矛盾、知識份子幹部與農民出身的幹部的矛盾仍然存在,使之可以凝聚的唯一力量來自於中共中央的權威,包括中央提供的意識形態義理系統的理論權威。只是此時的中共中央遠離鄉村,城巿中央對根據地的領導必須通過毛澤東來體現,因此,毛個人的識見、智能、人格因素和作風態度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毛是江西蘇區所有武裝同志中最具政治眼光、意志最為剛強的,且最善用兵打仗,但其人作風專斷,使許多軍中同志對其「敬而畏之」。在1929年的朱、毛紛爭中,朱德因其為人寬厚、作風民主,得到紅四軍(紅一方面軍前身)多數幹部的同情和支持。1929年7 月陳毅赴上海匯報請示中央對朱、毛紛爭的意見,中共中央明確表態支持毛。陳毅返贛後,親自請毛出山,朱德、陳毅為忠誠的共產黨員,一切服從中央,重新理順了與毛的關係,使紅四軍內部的分歧和矛盾得以化解。但是,毛與贛西南地方紅軍和黨組織的分歧卻因各種原因而尖銳化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才發生了毛澤東「打AB團」的大清洗。這場事變的直接原因是,毛在江西蘇區的權威剛剛建立,卻遭到以李文林為首的贛西南地方紅軍和黨組織的挑戰,毛不能容忍在他鼻子底下有任何違抗自己權威與意志的有組織的反對力量,而不管這種反對力量是來自紅軍內部或是地方黨組織。為了維護自己在根據地的權威,毛一舉掙脫黨道德和黨倫理的約束,不惜採用極端手段鎮壓被他懷疑為異己力量的黨內同志。
毛澤東用流血的超常規手段解決黨內紛爭,究竟要達到甚麼目標?一言以蔽之,毛要做江西蘇區的列寧,由於此時毛尚未成為中國黨的列寧,不具號令全黨的法理權威,他才不惜採用極端手段鎮壓黨內的反側。
《二十一世紀》
- 關鍵字搜索:
-
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