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陵的金絕,木絕,石絕

慈禧的陵寢,是清東陵建築群中最有看頭的一景。明樓紅牆,黃瓦飛檐,雖與同為皇太后的慈安陵隔一道馬槽溝,以完全相同的規模和樣式坐北朝南並立,但內在裝修與細節設計卻不能同日而語。有關建陵的歷史記載和傳說,便合成了一個讓人驚嘆的後崩者居上的「女權」故事。
  咸豐皇帝駕崩後,慈禧的親兒子載淳繼位,在這年僅六歲的同治皇帝背後,慈安和慈禧亦作為東、西太后垂簾聽政。同治五年後,兩位皇太后即選中東陵的風水寶地菩陀峪和普祥峪建陵寢,由於清二百年歷史上還沒有兩個皇太后一起建陵的先例,如何建陵便成了無制可依無章可循的難事,在承修大臣提出的同葬一陵(棺槨並排無高低貴賤之別),或者一陵兩地官的上奏被慈禧否定後,最終實施了建兩座陵的方案,建陵經費則通過提高賦稅的方法解決。這兩座陵於同治十二年八月(1873年)同時開工興建,到1879年同時完工,耗銀超過二百萬兩,在所有皇后陵中均屬上乘,可是慈禧對此並不滿意。慈安死後,西太后大權獨攬,惟我獨尊,於1895年借其陵寢滲水之機,下令拆除三大殿重新修建,整個工程長達13年之久,耗資巨大。因為陵制已定,老佛爺在陵寢的規模與樣式上不好另辟新徑,只能極盡揮霍之能事,在內裝修和建築細節上大做文章,使重修的慈禧陵成為清代最豪華獨特的一座皇家陵寢。

  慈禧陵可稱得上是金絕,木絕,石絕。據清史記載,僅三大殿所用的葉子金就達4592兩以上。三大殿內外的彩畫共有2400多條金龍,三殿的64根柱上都纏繞著半立體銅鎏金的盤龍,三大殿內壁的五蝠捧壽、萬字不到頭圖案等彫刻上,也全都篩掃紅、黃金,這貨真價實的金碧輝煌雖然經過盜墓者貪婪的洗劫,如今依然可見那「金絕」的豪華殘跡與碎片。至於木絕,也足以讓人瞠目,三大殿的梁枋都是用木中上品黃花梨木製成的,據說這種木質堅硬、紋理細密的木料現在已瀕絕種,其價以斤而論,稱得上是寸木寸金;而慈禧的棺槨,更是用極名貴的金絲楠木製作的。

  最值得一說的,要算是慈禧祥陵的石絕了。不僅石料一律採用上好的漢白玉,石雕圖案更是絕中之絕:隆恩殿所圍的漢白玉石欄的所有欄板上,都用浮雕技法刻成前飛的「鳳」與後追的「龍」的圖案;76根望柱的柱頭全部彫刻著翔鳳,鳳的下面,便是雕在柱身裡、外側的兩條龍,這種出自皇室的獨一無二的「一鳳壓兩龍」的造型,與石欄板上龍追鳳的圖案彼此呼應,一起強化並張揚著皇權的性別寓意;殿前龍鳳丹陛石上的彫刻更是石雕珍品。它的構圖打破了傳統的龍鳳並排格局,顯示的是新穎獨特的鳳在上龍在下圖案,加之高浮雕與透雕所創造的栩栩如生的立體感和鳳舞龍飛氣勢,將至高無上皇權的性別強調指向極致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