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件京城「小事」---匪夷所思的形象工程

近期有文章雲,北京為舉辦2008年奧運會,兩年內各項考察、交際總開支已超過20多億元。本人親身經歷的兩件「小事」可許可以讓大家進一步明白,北京是如何為奧運而實施形象工程的。一般的人或許並不會去注意這樣的小事,或者未曾感覺有何異常,但本人卻一直耿耿於懷,以至終於欲一吐為快。
1999-2002年間本人在北京就學,正好遇上賈慶林、劉淇當政時期。距本人所在的研究單位不遠處,有一條不起眼的馬路叫東經路,從先農壇向北延伸經過友誼醫院大門。某天,人們忽然發現馬路兩旁的槐樹不論大小老幼全被砍了,有的為攔腰砍斷。繼而,挖去樹根,留下許多坑坑。本人思忖,可能要進行馬路的翻修與拓寬了,但同時也納悶為什麼把樹全砍了,而不是移種到其他地方?這些樹有的少說也有幾十年或上百年的樹齡,而有的還只有碗口粗細。按照本人在其他城市的生活經歷,一般能移種者總是移種,而不會毀掉它們。記得上海當年建地鐵2號線時,為搬遷靜安公園那些百年梧桐至新的延生之所,每株要花百萬元,當時有報刊的正式報導。所以,當時我的結論是,可能這些樹不易移種成活,也許是因為樹種的關係,或是北方乾旱少雨之故。過了一段時間,果然開始翻修馬路,但預料之外的是並未進行拓寬。然而,更讓人大大出乎意料的是新種的樹仍然是槐樹,基本上為碗口大小,而且許多就種在原來的樹坑裡面。於是我終於恍然大悟,原來並非槐樹不易移種成活,而是為了種樹而種樹,所以必須砍掉原來的樹!此為小事之一。

其二,又是某一天,忽然發現位於北京東南角的勁松、番家園地區,其中有好幾條馬路安裝上了不少進口的自動售貨機,售賣飲料和小食品。一般為兩側相對排列,同側間隔30-50米。由於本人就居住在這偏僻而靠近郊區的番家園(數年前就是郊區),所以第一時間在此發現。後來注意到,北京無數的大小馬路都出現了這樣的「景觀」。開始還有人向這些新寶貝「購物」,但很快就基本上很少有人理會了,同時也不見向裡添加貨品。其實有的就安裝在廉價超市的門口,其境遇可想而知。這是北京特有的「景觀」!我知道,在繁華之都香港和世界最大的城市紐約都沒有這道風景。也許本人孤陋,沒到過東京、倫敦、巴黎,而北京的高官們或許正是從那些地方考察學習而來的,但我寧願相信,是這幫父母官們為了北京的「形象」和「方便」市民起見,而一時突發奇想的傑作!

嗚呼,北京原來如此有錢,多得必須想盡法子去花才行。不用白不用,反正這是全國人民的錢!而更大的好處是,然後有大把大把的錢可以流入少數人的腰包,可能這是那些父母官們的「先人後己」觀吧。

辦奧運好處多多,至於那些邊窮老少地區的窮苦農民們,以及下崗工人們,哪管得了那麼多,誰讓他們自己命運不濟,生不逢時且不逢地呢?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