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與八大處敬佛碑
八大處是北京遊覽區的重要景點,它位於石景山區北部,距天安門16.8公里,既有郊野自然風光,又有古剎珍貴文物,素有「三山八剎十二景」之稱,特別是供奉於此的釋迦牟尼佛牙舍利更是馳名中外,吸引了國內外無數遊人前來登山賞景,訪古覽勝。八大處的第六處香界寺,是八大處主剎,始建於唐代,距今已近1300年歷史。此寺唐代叫平坡寺,明代叫圓通寺,康熙時叫聖感寺,乾隆改稱香界寺,是歷代帝王遊山駐蹕之地。由於歷朝的修繕與擴建,寺廟門戶重重,殿宇巍巍,建築宏偉壯麗。清朝時,乾隆皇帝多次到八大處避暑遊山,拜佛降香,特辟此地為行宮別院。
寺廟依山勢而建,五層殿堂,六重院落。各殿堂前均有台階,總共達一百二十餘級,寺內松柏參天,奇花異木競秀。三層大雄寶殿前,有兩塊石碑分立,左側為康熙御製聖感寺碑,碑陰為乾隆御製香界寺碑。右側的敬佛碑尤為珍貴,傳說此碑是康熙皇帝發現的,現已被列為國家級文物。關於這塊碑還有一段故事呢。
有一次,康熙皇帝幸游八大處,下榻於現在的六處香界寺內。一天清晨,他到院子裡散步。山風夾雜著野花的香味吹來,一陣陣沁人心脾。院裡子鳥兒的啁啾,打破了清晨的寂靜。特別是杜鵑的啼叫,宛轉含情。康熙皇帝望著枝頭上兩隻正在嬉戲的杜鵑,順著鳥兒雀躍的身影移動著腳步。正看得高興,突然腳底下一軟,便跪了下去。隨從看到皇帝摔倒,趕緊跑過來攙扶。康熙覺得磕著的膝蓋很疼,他想:這院子裡都是土地,磕一下不至於這麼疼吧,莫非地底下有什麼鎮寺之寶?於是就命人挖掘。聽到皇帝命令,四五個隨從趕緊找來工具挖了起來,一會兒就累得汗流浹背,手掌磨出了泡。有的已經泄了氣,心裏暗想:「今兒皇上這是怎麼了?非要我們把這好好的院子挖得亂七八糟的。」心裏有怨氣,但是一點也不敢放慢速度,因為皇上還在屋裡等著結果呢。
不愧是真龍天子,慧眼識珍。挖著挖著,突然一個人的鐵鍬被撬彎了,大家開始細心起來,改用小鏟子一點點地鏟,結果還真挖出了一塊石碑。
這塊碑上彫刻著「大悲菩薩自傳真像」,其像用浮雕和線雕混合刀法鐫刻而成,風格獨特。康熙皇帝見了很高興,命令太監準備筆墨,潑墨揮毫,在碑陰寫下「敬佛」兩個遒勁有力的尺幅大字,並命人將它立於寺廟前。據有關專家考證,確認此碑為唐代遺留下來的珍品。
現在這塊碑立於大雄寶殿的右側,碑的兩側還鐫刻嘉慶御製詩一首。到八大處旅遊的人見到這塊敬佛碑,就會情不自禁地詢問它的來歷,於是敬佛碑這個傳說就被傳播開來。
- 關鍵字搜索:
-
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