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作者簡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樂天,是唐代有名的大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的詩語言通俗、明白流暢,在風格上自成一體(世稱「元白體」)。 他長於各種詩體,特別是敘事長詩,其中「長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代表作,對後世影響極大。

【字句淺釋】

解題:這是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初夏,作者在江州作司馬時寫的一首記游詩,稱得上唐人絕句中的珍品。大林寺:廬山香爐蜂頂上的一座古寺。芳菲:香而美的花草。這裡主要指花。

【全詩串講】


孟夏四月時,人間的百花都差不多快要落完。
高山古寺中,桃花卻春意盎然開得又盛又繁。
我經常怨恨,春光一歸去就不知到哪裡尋覓。
現在才知道,它是轉悠到了這山頂的古廟裡。
【言外之意】

山高地寒,生物節候稍晚於低地,本來是自然現象。但以平淡淺易的幾句小詩描寫出來,卻能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表現出作者立意之新穎、構思之靈巧,戲語中含雅趣,故能惹人喜愛。將春光擬人,寫得天真可愛、活靈活現,也顯出作者自己的一片童心。

作者因出乎意外地看到晚開的山寺桃花而打破了自己以往的成見。推而廣之,世人對許多司空見慣或習以為常的事物也往往是懷有偏見的。根據狹窄的生活經驗或道聽途說,甚至純粹為了政治利益而編造的謠言,就簡單地下結論,往往就形成偏見和成見。現實生活中其實也有許多好的人和好的事,就像那高山古寺中的桃花一樣,不斷地矯正著人們心中的成見和偏見,並且在春天已經離去後,再向人們重現美麗的春光。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