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27萬美國華人不嫁娶?

美國華人達適婚年齡而未婚者眾,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25歲以上從未結婚的亞太裔,共103.8萬人,其中未婚男士62萬6000,佔60.3%;未婚女士41萬2000,佔39.7%。美國華人288萬,是亞太裔中最大的族群,佔 26.3%,若照此比率推算,美國約有27萬3000華人,達適婚年齡而從未結婚。

中國新聞報導,美國華人社會為什麼會有很多「標梅已過,嫁杏無期」的女士,或是「無家無室,影只形單」的男士,那是因華人所處的特殊環境使然。

潛心苦學,青春流逝

美國亞太裔為高知識群體,44%的人大學畢業;25歲以上的人,7人中便有一人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他們大部分是來自大陸和港臺的留學生。美國留學生涯不易,既要適應環境及語言,又要應付功課和經濟壓力。沒獎學金的要全工全讀、拚命苦幹;有獎學金的要潛心學業,以優異成績保住獎學金。在此艱苦奮鬥時期,哪來心情談戀愛,哪有條件成家立室。

失之校園,機會渺茫

很多美國的理工大學,華裔男生多而女生少;文藝、音樂學院,又男生少而女生多。因此「文藝科小姐嫁不到老公,理工科男生娶不到老婆」。在校園若遇不到機會,畢業後就更加渺茫。留學生畢業後,若不是實習或工作,就會失去居留權,他們必須為身份而掙扎,為職業而散居各地。在大城市還好,若在偏遠地區,除了華人餐館的老闆、夥計,很難接觸到其它中國人,若要尋找另一半,除非異族通婚。

長時工作,社交受阻

草根階層的華裔群體,大部分從事餐館、製衣及美容業,餐館業以男性員工為主,每日工作12小時,「不是灶頭就是枕頭」,很少有正常社交生活;若非正式移民,還要為身份和偷渡債擔心。他們日夜胼手胝足,與女性偏多的製衣、美容從業員,真是「牛郎織女」難得相逢。

除了以上客觀條件,報導亦認為中國的一些傳統觀念也是單身人士難以突破的障礙。如年齡要男大女小,學歷、身材要男比女高,要門當戶對,男兒要以事業為重,長輩排斥異族通婚等,都造成不少心理障礙。再加上個人特別因素,使很多美國華人獨守終身。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