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博導遭研究生「罷黜」真相
在中國現行高校體制下, 這種事件的發生絕非偶然,也絕非最後一次。
博士「逼宮」換導師
計算機系66歲的博導王永成教授被自己的研究生罷免了!
這個消息對上海交通大學幾萬師生來說,是有史以來一次空前絕後的地震,它所帶來的震撼是深遠的!
「起初大家認為9名博士生和博導只是師生間一般性的矛盾,調解一下就可以了。」2004年2月10日上午,研究生院一位不願具名的教授對發生在去年的事件仍然心有餘悸:「誰知學生一連鬧了3個月,一層一層往上反映。」
葉取源,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他對9名博士聯名上訪最有感受。據介紹,當時學生的態度從溫和到激動,先是寫信反映,隨後就一個個親自向研究生院提出申請,最後居然找到校黨委書記和校長反映情況,在交大「飲水思源」BBS上也出現了言辭激烈的言論,研究生院的領導根本無法控制局面。9名博士公開的一致態度是:「如果學校不同意更換博士導師,我們就集體退學。」校方意識到博士生的這句話絕不是說說而已!
最後,學校從人才培養角度出發,尊重學生的意願,同意將9名博士轉到其他導師名下。」9名博士研究生取得了艱苦卓絕的勝利!
面對記者,校方負責人首次承認最終做出更換導師的決定,或多或少有點迫於博士研究生上訪壓力的事實。這在交大歷史上也是開天闢地的第一次!而且,直到現在,這9名博士的原導師--上海交大計算機系的博導王永成教授,都沒有簽字同意9名學生改換到其他教授門下。
按規定,即便是研究生正常更換博導,也需經過以往博導簽字同意方可,這是必須履行的手續,更多體現的是對博導的尊敬,何況,這次有9名博士生要強行轉出呢?「王教授不肯為學生簽字,別的導師也不敢輕易收下這些學生,畢竟都在一所學校共事,低頭不見抬頭見!」有教授說。無奈之下,經請示學校領導同意後,研究生院果斷採取了迴避王永成教授的做法,即:由研究生院出面為9名博士生重新選博士導師。
「不經當事教授同意,學校為了平息學生的上訪,就改換9名博士生的門庭,這讓王教授在院系裡非常尷尬。」有教授這樣評價。
以上海交大之尊,僅憑9個博士生所謂的「逼宮」怎麼可能真正讓學校「妥協」呢?有瞭解其中深意的教授認為:「實際上,研究生院是想通過這種處理方式,給所有的博士、碩士導師提個醒!」
人們不禁要問,一個名牌高校的博導何以被自己的博士生集體「炒魷魚」?而且還得到了學校的支持呢!箇中原因何在?
「夫人公司」玄機
導師將所帶碩士、博士研究生當作私人財產和廉價勞動力,成為他們經商活動中的盈利工具,這是中國高校中早已成為公開的秘密和不爭的事實。交大王永成博導被研究生怒炒的理由也概莫能外。接受記者採訪的博士研究生坦言:「王教授讓我們長時間為他的公司做項目,而疏於對學生研究學業的指導。」
博士生長期為教授做項目的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2004年2月9日中午,記者通過有關人士指引,在交通大學「新建樓」軟體學院3209室找到了這家隱蔽的公司,一樓標牌註明3209室是王永成的教學辦公室。從3209室進去,記者看到有兩間房是貫通的,擺放著很多電腦和辦公用具,雖然還未到開學時間,但仍然有許多年輕的研究生進出。
「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低成本運作公司,它的辦公地點、電話都使用交大教學資源。」王永成的學生孫綱(化名)拿出一張公司的名片指給記者看:「名片上公司的名稱是上海交大納訊高科技應用有限公司,但實際的名稱是:上海納訊高科技應用研究所有限公司,根本就與上海交大不搭界,不過是打著交大的牌子。」記者登入「納訊」公司的網站看到,公司的地址確為「上海市華山路1954號計算機系3029室」,正是王永成的教學辦公室。
記者隨即撥通了王永成的手機,王告訴記者他正在蘇州參加會議,他否認了自己開辦公司的事實:「學校也不贊成教授辦公司。」記者詢問:「您的3209辦公室裡有沒有一家公司呢?是誰開的?」王顯得有些支吾:「反正不是我的公司,我只把它當科研實驗室。」
那麼,究竟是誰能有如此能耐,敢把公司開到大學教授的辦公室裡來呢?
一位在公司供職多日的博士向記者透露,納訊公司在工商部門註冊登記的法人是陳祖申。「問題的關鍵在於,陳祖申的真實身份就是王永成教授的夫人。」這位博士一語道破天機。經記者查實,陳祖申原為上海某鋼鐵公司財務人員,2000年正式進入其丈夫王永成的教學辦公室開辦公司,已有4年時間。
幾經努力,記者終於找到了陳祖申,她接受記者採訪時承認了與王永成的夫妻關係,但她認為:「把公司開在這裡是經過學校同意的,學校還入了股!每天要進進出出,能偷偷摸摸嗎?」陳祖申所言不虛,據公司負責技術的張凇芝先生告訴記者,學校在公司佔有5%的股份,實則並沒有投一分錢,「公司和學校的約定是:如果公司賺了錢,學校就按比例提成。」
記者從可靠渠道獲取的信息表明,納訊公司的獲利完全依賴於王永成的經營打理,它的業務幾乎都直接來源於王永成教授向國家申請的各種「科研項目」,也就是說,這個公司利潤的直接來源就是賺取科研項目資金。
計算機系一位德高望重的博導對此非常不屑:「如果沒有交大背景,王教授就不可能申請到科研項目資金;如果沒有科研項目,這個公司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毫無疑問,王永成才是這個「夫人公司」的實際掌控者!
廉價「僱員」
事實上, 這次舉事的9名博士,只能算是公司所有「僱員」的一小部分。
在公司網站上,記者看到,納訊公司宣稱:「公司已有二十餘名博士、碩士生參與了研究開發工作。公司依托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的人才優勢,現有博士、碩士30餘人。」這種說法也成了一個最好的佐證。記者調查得知,納訊公司除了請幾個雜工之外,其他「僱員」都來自王永成所帶的研究生。直到現在,66歲的王永成所帶的研究生數量還超過40人之多,這個數字還是在9名博導集體轉走之後。
對大量高智商研究生的「免費使用」,更使納訊公司的利潤錦上添花。有研究生這樣描述和公司的關係:「我們很多時候的工作就是到公司上班,對外我們是公司僱員,對內我們就是王教授的學生。」據學生反映,為公司找業務是王永成教授的一項重要工作,爭取到業務後就交給研究生做,然後每月給學生500至800不等的辛苦費,還美其名曰為「助學金補貼」。「平時基本上沒有學術討論和交流,導師把我們當成了為公司賺錢的工具。」
雖然學生為納訊公司不分白天黑夜辛辛苦苦地幹活,為公司也爭取了很多科研經費的落實,但自己還要過著清苦的生活,連續幾年都是這樣,這已成為計算機系公開的秘密。即便有學生不滿,但為了能順利拿到學位畢業,大多數學生還是選擇了忍氣吞聲。「很多學習時間都浪費在教授夫人的公司裡了,論文等的畢業準備是一塌糊塗。」一位博士生回想起來仍然非常氣憤,「在我們眼裡這位博導就等同於一個商人,而我們就是他的私有雇工!」「這應該也是研究生院下決心支持學生換導師的深層次原因。」一位博導這樣分析。
高校「教授商人」何時休?
「博士怒炒博導事件」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全國各大高校引起強烈反響。
上海交大軟體學院院長,同樣也是博導的傅育熙教授對所在院系發生「博士生炒掉博導」的事件深表遺憾。他認為,所有的博士導師都應該藉此深刻反省:「現在不少博導每年招生都是能招多少就招多少,學生成了博導課題組的勞動力。」
計算機系一位中年博導尖銳指出: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我們大學需要做研究的大師,不是辦公司的大款。」
在反思高校大量擴招之下,導師成為稀缺資源,眾多研究生被某些導師「為所欲為欺壓」的同時,也有教授向記者訴苦,當前高校普遍研究經費不足,出現教授辦公司學生當勞動力的現象也是在所難免。據記者瞭解,實際上教授辦公司在幾年前也是得到過國家有關部門支持的。華南理工大學校長劉煥彬認為這個現象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前幾年七部委聯合發文允許高校辦企業,這一文件實際上是鼓勵和縱容了教授辦公司現象。」
眾所周知,在美國等西方國家高校,博士導師只有教學和科研兩項任務,因為經費充足,他們不必辦公司搞創收,導師擁有科研課題的財權和人權,對研究生做研究的要求很嚴格。
對中國高校普遍存在的「教授商人」現狀,浙江大學一名教授不無悲觀地表示:「中國高校盛行的『教授辦公司』熱,至少還要持續20年左右才會改變,這是中國高校體制所造成的最大缺陷!」
- 關鍵字搜索:
-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