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家評論中國擬斥六百億投入東北

美國之音報導,中國媒體星期二報導,中國政府將拿出大約六百多億元人民幣投入振興東北的計畫。不過分析家認為,這個計畫的成果可能有限。

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中國政府將投入614億元人民幣、也就是約74億美元來進行振興老東北工業基地的計畫,主要目標是在遼寧、黑龍江省和吉林三省展開約一百項經濟計畫,其中遼寧將獲得最多的投資。中國政府預計在遼寧展開52項計畫,總額約442億元人民幣。中國媒體報導,這些計畫的資金來源將有約百分之十七是來自於中央政府,其他來源還包括地方政府、民間資本、以及外資。不過,中國媒體並沒有進一步說明這些計畫的細節以及確切展開的時間。

有分析家認為,這些計畫實際達成振興東北的效果並不大。《當代中國研究雜誌》主編程曉農說:「這個計畫我覺得不在錢多錢少,而在於體制變不變。如果體制不變,再加一倍也沒有效果。」

程曉農所謂的「體制要變」指的是中國的政治體制。程曉農說:「在中國現在的政治體制下,不可能發生有利於經濟變革的體制變革。現在中國的政治體制是阻礙中國經濟發展的。」

程曉農也認為,中國政府現在振興東北的計畫可能只是重蹈過去開發大西北失敗的覆轍。程曉農說:「在過去七年中,中國政府對西北地區用過同樣的策略,投入的數字比這要大得多,但是現在已經基本失敗,沒有什麼收效,只是幫助西北地方政府建了一批橋樑和公共設施,這對當地經濟基本上沒有幫助。原因是當地政府並沒有任何發展經濟的能力和手段,他只不過拿這些錢造了一些工程,從中飽私囊。」

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教授鄒至莊也不認為中國政府的投資會達到實質的效果。鄒至莊說:「那很難說了,這我不敢說了。政府用那麼多錢是不是真是有效果那個很難說。」

近幾年東北地區的許多國有企業逐漸被淘汰。由於這些國有企業效率低落,也沒有進行技術更新或產業升級,曾經是中國重工業基地的東北地區一蹶不振。此外,數以百萬計的失業工人此起彼伏的罷工以及涉及高層的貪污腐敗醜聞更影響到東北地區的穩定。因此,振興中國重工業基地東北地區成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上臺之後的首要任務之一。

隨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實施,中國在去年批准一家新的東北銀行在東北地區成立。據中國媒體報導,東北銀行將是中國第一家跨省的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將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民間資本合資約50億元人民幣,以擔負振興東北的重任。中國媒體援引中國經濟學家張曙光的話說,成立東北銀行是正確的,但仍應注意按照商業銀行的規則來運作,並且應該加快民營銀行的籌建步伐。

不過,《當代中國雜誌》主編程曉農說,中國雖然已經有民營銀行的成立,但是仍然有國有銀行壞債纍纍的弊端,因此程曉農認為仍然是體制的問題,使得壞帳每天都在產生。程曉農說:「各級地方幹部打著所謂開發東北,投資搞基礎工程設施,這本身就是壞帳的根源。因為中央政府對這些投資掏一塊錢,地方政府就要配套一到兩塊錢的投資,這個地方政府配套的錢就是從銀行拿來的。那麼施工完了之後通常是不會有任何收益的,自然的這些從銀行拿來的錢就成了壞帳。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壞帳越來越多,而很多官員卻有錢買別墅。」

程曉農認為,如果中國政府希望讓振興東北的計畫成功,就必須吸取開發西北計畫失敗的教訓,否則只不過又是一次紙上談兵。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