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論自由,就沒有毛澤東熱
我們在上週節目中談了為什麼說毛澤東時代正是一個欺負和迫害弱者、而決不是像茅於軾先生所說是一個為了弱者的時代。在這個意義上毛澤東時代不但和世界上所有強者壓迫弱者的政權沒有區別,而且在性質上更為惡劣,因為它是一個不斷地通過政治運動製造弱者,把社會成員中的一部分劃出去當作賤民讓其餘的人來任意欺凌,用這種方法達到恐嚇人民從而維持自己統治的目的。然而這還沒有回答茅於軾先生文章中的一個關鍵問題:究竟是什麼造成了所謂「毛澤東熱」的經久不息?茅先生的答案一是毛澤東不管怎麼說是站在窮人和弱者一邊,我們已經用茅先生自己文章中的事實說明這個答案是錯誤的;茅先生的第二個答案是毛澤東總是向強者挑戰,他打敗了國民黨,和美國打了個平手,文革中斗倒了當權派和學術權威,等等。這個答案似是而非。毛澤東打敗蔣介石不過是中外歷史上改朝還代的重演。
在今天的歷史書上還沒有誰把「向強者挑戰」作為衡量歷史人物的標準,因為從弱變強是古今中外任何政治領導人的必經之路。說一個政治人物「總是向強者挑戰」,正像說一個運動員「從是向強者挑戰」一樣讓人不知所云,因為當運動員就意味著挑戰,而挑戰從是向強者,有誰聽說過向弱者挑戰的?
所謂文革中斗倒了當權派,那是因為毛澤東是比被他打倒的那些當權派更大的當權派,一個至高無上的當權派,這正好是強者欺凌弱者的一個事例,而不是相反。至於知識份子,在毛澤東時代他們固然在經濟收入上比普通人要高,但他們從來就是歷次政治運動中的對象,常常是提心吊膽地過日子,根本談不到是什麼「強者。」把中國文革前的知識份子看作是「強者」,是根本無視歷史事實。
那麼所謂「和美國打了個平手」又怎麼樣呢?我們應該清楚當時中國是傾全國力量加上蘇聯的支持來和美國在一個週旋餘地有限的半島打仗,而美國僅僅動用了其軍事力量的一小部分,談不上和**真正全面開戰。所以也就談不上「和美國打個平手」。在70年代初,當毛澤東瞭解到蘇聯真的要對中國下手時,他害怕了,急忙要外交部邀請美國乒乓球隊來訪問,向美國示好。隨後又邀請基辛格秘密訪華,再公開邀請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這一系列的外交行動充分表明瞭毛澤東是在依賴美國對抗蘇聯,從而破除了他「總是向強者挑戰」的神話。當毛澤東會見尼克松之後,他的身體狀況突然好轉,連心跳都比平時有力。這說明和世界第一強國領袖會面,就像給毛澤東打了一針強心劑。
茅於軾先生對為什麼毛澤東熱盡久不息所給出的答案是錯誤的,但卻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中國人的看法。茅先生對毛澤東的整個體制和他的歷史地位是否定的,他甚至稱毛為「歷史罪人」,但是在回答另一個關鍵問題卻落入了認識毛澤東現象時一個典型的誤區。這是很值得人們深思的。
那麼,究竟為什麼毛澤東在今天還有那麼多的崇拜者、尤其是在沒有經歷過他的統治的年輕人中呢?我想這個現像一點都不難解釋,一點都不神秘:是官方對有關毛澤東信息的過濾和壟斷塑造了一個虛假的毛澤東,是官方對批判毛澤東的言論的禁止和打壓使得人們只能發表和接受對毛澤東積極的評價。在一定意義上,官方對毛澤東一定程度上的批評使得那些沒有經歷過毛時代的人更相信毛的「失誤」已經被總結出來了,就是這麼多了。因此,對毛澤東的崇拜和所謂「毛澤東熱」是官方壟斷言論和信息的結果。如果中國有言論自由,有信息自由,毛澤東時代的種種黑暗就會大白於天下,對毛澤東的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就會給人們帶來對毛澤東的完全不同的認識。到了那個時候,雖然還會有人崇拜毛,就像始終有人崇拜希特勒一樣,但更多的人會從真相中看到一個真實的毛,從對毛的不同評論中得出自己的結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