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國經濟時報》引述報導,中國大陸現有的高爾夫球場百分之五十呈虧損狀態,但與此形成諷刺對照的是,各地方卻還是積極興建,統計顯示,現階段在建或即將完工的球場約有500到1000個,其中上海計畫在未來三年興建50個,但是上海現有的高爾夫球場虧損率卻高達80%。
目前,大量高爾夫球場佔用中國耕地還可以找到許多其他相似的範本。據悉,南京目前規劃最大的高爾夫球場佔地面積達到8080畝。據計算,僅5個去年在建的高爾夫項目就佔地達23900畝。這幾年來,國內許多開發區的上馬,全國爭建通用時代國際公寓(CBD及泛CBD) 以及其他一些在土地問題上的攀比,給人留下的印象是:中國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但事實上,中國現狀卻不是這樣一個情況。
土地資源低價徵用、高價出讓是中國各地政府通過征地增加收入的的「第二財政」,也是一個公開的秘密,為什麼虧損連連,中國的高爾夫球場建設狂熱卻愈演愈烈,正是一個關結所在。目前中國的許多城市官員都在疾呼「經營城市」,從而興起了「賣地風」。在經營土地背後,一些地方政府向土地管理部門直接下達年度土地出讓指標,以求完成財政創收任務,大搞形象工程,將高爾夫球場視為吸引外資的窗口。
而且地方政府賣地後可隨意支配這些收入,因此許多挖空心思的「政績工程」就紛紛冒出來。即使國家三令五申,不准亂佔濫用耕地,切實維護農民利益。但不少地方政府卻是我行我素,頂風違法,有禁不止。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博士易憲容一針見血指出,國內土地市場的混亂,並非「圈地」者有多少能耐、有多少智慧、有多少聰明,也並非這個市場從生來就是如何之混亂。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這個市場從出現的時候起就沒有把其政府主管部門的權力置於在約束監督的條件下。由於以往土地的轉讓基本上是政府有關部門主導下的「暗箱操作」,政府的權力與邊界在哪裡是無法弄清楚的。而權力邊界的不清,也就為那些有權者或靠近權力者攫取巨額地價差額及操縱土地價格創造了條件。
其實,在西方國家高爾夫球僅僅被視為純體育項目,可到了中國,承建商?將球場與別墅開發綁在一塊。開發商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高爾夫球場,而是在優惠的高爾夫球場用地上蓋別墅賺錢。
據瞭解,一般來說一個高爾夫球場需要購買1200畝土地,加上球場建設費、會館建設費的投資至少在3億元人民幣,場地每年的維護費大約在3000萬元左右。其中草坪維護是最貴的,草坪要經過施肥、澆水、打藥等幾個環節,不僅需要大量的水,而且使用的有害化學品,對生態系統有破壞。一旦建成後陷於半癱瘓狀態,數不清的「高爾夫球場」變成了勞民傷財的「高而費球場」,巨額的成本虧損只能是轉嫁給納稅人,損害廣大民眾的利益。
事實上,中國現有13億人口,人多地少的情況已十分嚴峻,但是從已經建好、或正在興建的上千個高爾夫球場來看,絕大多數的用地都是佔用糧田。由於耕地被大量侵佔,加上中國連續五年糧食減產,導致糧價上漲,相關糧食問題已引起國內各界嚴重關注。有關報導還說,如果耕地不能從法律上得到徹底保護,到了2030年,中國人口達到16億大關時,也許目前許多開發區、高爾夫球場、度假村或別墅,都會被推土機剷平,重新回歸為良田。
「但留方寸地,留與子孫耕。」這是中國一句宣傳土地保護時的常用語,然而,空喊口號代替不了現實。有目共睹的是,無償侵佔、亂用耕地之風久剎不停。一個開發區就佔去大片可供耕耘的土地,一個高爾夫球場就奪去幾千畝良田,地方政府的權力沒有得到應有的控制,而現行的征地制度在其中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中國土地的整改已經迫在眉睫。
雖然高爾夫球本身是一項正當和高尚的活動,但無可否認,在中國的國情而言,高球和腐敗是不斷被扯上了關係。2000年,當時的中國總理朱鎔基就曾下令領導幹部不可以用公款或職權打高球。在禁止領導幹部用公款打高爾夫球的工作中,單單一個廣東省就共清理出高爾夫球會員證、貴賓卡、優惠卡135個,有5名領導幹部辭去了在高爾夫球會兼任的名譽職務。
- 關鍵字搜索:
- 圈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