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街頭尋找中國第一大報《人民日報》

「在倫敦街頭的報攤上可以買得到《泰唔士報》嗎?」剛抵達北京的英國旅客聽到這個問題,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作為英國歷史最長,至今仍是該國最有影響力的大報之一,街頭上當然有賣的!「在北京街頭的報攤上可以買得到《人民日報》嗎?」我們換了地點與報紙,帶著同樣的題去問北京人。

路透社報導,「在報攤上賣?估計沒人買吧?現在可是市場經濟了…」,北京的徐女士先是一愣,然後笑著說。其他受訪者的反應可以說是出奇地一致--人們似乎早已忘卻了《人民日報》也是報紙中的一員,也理應在街上買得到。

這份誕生於1948年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機關報,日發行量在國內數一數二,近年來一直約在200萬份左右,但幾乎全都是通過政府機關公費征訂與郵局發行的。

在公開的數據上,很難找到《人民日報》的確切發行量與廣告收入,今年10月該報就其發行問題刊出了評論員文章,題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把該報的訂閱發行視作「政治任務」。

《人民日報》以權威性而聲名遠播,但一般老百姓想起這份報紙,更多是由於其他媒體轉載了它的社論和評論員文章,鮮有直接接觸。根據一般的市場規律,發行量大,讀者人數多,在這一家報紙上刊登的廣告也一定會同步上升。但《人民日報》在這點上也顯得「與眾不同」。

有媒體報導稱,《人民日報》去年的廣告收入有1個多億,並冀望今年由原來的12個版擴為16個版來增加廣告收入。而中國廣告收入前10大報紙的收入均在4億元人民幣以上。

當市場改革之風把《人民日報》吹回到街頭報攤,第一大報放下了尊貴的身段,與一般老百姓為伍之時,中國的經濟同今天相比,可能又換上了一件更漂亮的新裝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