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腐敗問題原因在於制度

美國之音江河12月4日報導: 中國的腐敗問題一直是政府聲稱要認真解決的事情。近年來,中國政府發起多次反腐敗運動,也懲辦了一些大大小小的貪官。但是,腐敗之風並沒有隨之消失,而且還有日益嚴重的趨勢。

*根本問題在於制度*

儘管社會學家指出中國腐敗現象的多種不同原因,但是,加拿大馬尼托巴大學社會學教授鄺澤倩認為,歸根結底,中國腐敗問題的根源在於社會主義制度本身。鄺澤倩教授說:「這種解釋是有根據的。在中國這種過去實行計畫經濟的發展中國家,本身就存在一些固有的問題。中國的資源有限,政府官員對商品和服務擁有很大的分配權。另外,在供應與分發的渠道中也存在著瓶頸問題。因此,在缺乏其他供應資源的社會主義結構中,就會有人為了獲得這些緊俏資源而干違法的事情。作為其結果,市民和生意人為了把事情辦成就會送禮或行賄,而收禮和受賄的官員就可能幹違法的事情。」

然而,隨著中央對地方實行更多的放權,隨著市場經濟的實行,商品供應增加了,獲得商品和服務的其他渠道也出現了。照理說,行賄受賄現象應該減少才對。可是,自從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腐敗案件反而大大增加了。那麼,應該如何解釋這種現象呢?鄺澤倩說:「在一個授予官員很大權力的官僚機構中,腐敗的機會總是存在。社會主義制度結構把很大權力集中在國家官員手中,這些人控制著很多別人想要的稀有商品,因此這就為他們的腐敗提供了機會。」

*致富強烈動機導致腐敗*

可是,鄺澤倩教授說,在一九七八年中國實行市場經濟之前,中國官員的腐敗問題相對要輕一些,當時露富是會受到譴責的。那些年代官員的腐敗行為往往都屬於灰色地帶,例如使用公款建造職工住宅、擴建辦公室或者用公款請客等。她說,而在改革時期,中國政府官員的地位發生了變化。官方的宣傳口號也變成了致富光榮,賺錢受到鼓勵,政府允許私人擁有資產。

中國政府鼓勵人們利用市場經濟提供的新機會發家致富。成功的企業家,包括一些通過不道德的手段發財的人在內,被譽為英雄模範。這些發展鼓勵人們追求物質財富,因而為腐敗提供了強烈的動機。

然而,有了動機之後,還必須有機會才行。鄺澤倩教授說,當時政府是用摸石頭過河這種摸索的方式引進市場改革的。但是這種零敲碎打的改革方式卻為腐敗創造了機會。以生產鋼材為例,政府向國營鋼廠投入了資金,這些鋼廠則需把生產出來的鋼材按一定的定額上交給國家。為了鼓勵提高生產率,政府允許國營鋼廠把定額之外的鋼材拿到市場上以高價出售,廠家可以保留這些利潤。雖然有些工廠把這些錢用於工人和工廠條件的改善。但也有一些工廠經理則把這些利潤中飽私囊。

*經濟轉型不徹底*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教授皮文睿說,中國目前腐敗問題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經濟轉型還不完全。他說,在計畫經濟時期,政府機構人員也從事商業活動,領導某種行業的部門需要負責分配資源,解決下屬公司之間的糾紛,保證這些公司能完成定額生產。在很多情況下,這些部門幾乎可以壟斷所管轄的行業。可是在中國進入市場改革時期,人們逐漸清楚地認識到向市場經濟轉型需要把政府和企業分開。國有企業被認為在運作方面應該享有更大的自主權,部級單位一方面仍然需要對該行業進行監管,但另一方面則需要遠離商業活動。儘管政府採取了這些限制行政部門經商的措施,但是一些部級單位仍然和下屬公司保持較為密切的聯繫。

*政商不分問題嚴重*

皮文睿說:「政府部門人員普遍從事商業活動的現象造成了一些問題。這些行政機構往往利用自己的監管權力讓一些公司得到好處,因為這些公司有他們自己的利益。他們可能通過一些限制競爭的規定,不允許成立和他們的公司展開競爭的公司。或者當某些外國公司希望進入中國市場時,這些行政機構利用自己掌握的審批權迫使這些外國公司和自己的下屬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所以說,政府和企業未能完全分家也是損人利己行為在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的一個主要原因。"

*政治改革不力*

皮文睿指出,正因為如此,一些公司為了從政府那裡得到各種優惠條件,就想培養和政府人員的關係,這就自然會產生一些腐敗問題。他說,沒有進一步的司法改革,政企分家的行動就會放緩。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政企不分家,那些離開政府的幫助也能成功經營的公司就會受到妨礙。然而,皮文睿說,中國的政治改革不力影響到法制建設。

皮文睿說:「顯然,緩慢的政治改革已經妨礙了行政法的發展。中國不允許鄉鎮以上機構實行直接選舉,這就使公民不能輕易把貪官趕下臺。」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