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洋樓裡的老故事 隨風而逝

上海名人故居已由市府出資修維當成紀念館,但一些較不為人知的老洋房、老樓一旦被劃上圓圈中間寫「拆」字,百年老房頃刻間轟然而倒。在今日寸土寸金的上海,拆遷機具的敲捶聲不時和住戶抗議聲交錯進行著。然而,推倒一棟老房子意味一個時代的真正結束,遺蹟從此消失,陳年舊事也隨風飄散。

上海老記者說,說起知名老洋樓拆遷的事情多了,文化界的呼籲只是秀才文章、無濟於事。例如,在上海的「中國第一個西式衙門」就要被拆除了。兩棟百年歷史的西式建築位於浙江北路「上海醫療器械九廠」內。整個廠區已經被列入閘北區新一輪舊區改造地塊。

  說起「中國第一個西式衙門」當年可是眾人皆知。清末幾個大案,就在此審理。民間熟知楊乃武與小白菜在此過堂,一九○三年的「蘇報案」在此審理。楊乃武與小白菜正是翁虹主演,曾在台上映的電影「滿清十大酷刑」。至於發生在英租界的「蘇報案」則是「蘇報」刊登革命黨人鄒容、章太炎文章引起滿清震動,動手捕人。

  文化界要求保存這中國第一「新衙門」,著眼點不是這衙門審過誰。而是當年英美租界當局,為解決租界內華人居民的管理設立的會審公廨一旦被拆除,作為西方文明與封建傳統在上海交鋒的地點就沒了。

  記者站在這間老式衙門前,二樓紅色窗戶猶見當年風貌,一樓雖早已改為車間,大門雖經改建但頂部拱形還在。一位老工人說,接收當時,地下有牢房及水牢,確實關過楊乃武與小白菜,等冤案平反後,光緒皇帝撤了四百多名官員的職,情節嚴重的貪官被殺頭。

  復興路上的「藍妮弄堂」名氣雖不如列入保護的名人故居,但今天走進這弄堂已不見一代佳人住所。藍妮是雲南哈尼族王藍氏家族後代,排名第四人稱四公主。藍妮原為有夫之婦,一九三四年與孫科一見鍾情,成為孫科二夫人。後來,藍妮並未和孫科赴臺,反而在一九六二年去美,一九九○紅顏老去的藍妮年重回舊地,住進復興路四十四弄二號樓裡。記者在這弄堂見到,「玫瑰別墅」早已不見蹤跡,二號樓變成公寓式樓房。上海的每棟老洋房都有一段故事。而已經消失在洋樓裡的往事,可能有些比列入國家級保護的名人故居更動人。


《中國時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