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府在澳門的珠光集團 瀕臨倒閉

最新一期美國商業週刊報導,廣東省珠海市政府在澳門設立的珠光集團,一直扮演當地對外經貿合作的融資窗口,也是珠海經濟特區賴以發展的金融命脈,不過這家有「珠海之光」美譽的國有企業,因無力償債正瀕臨倒閉邊緣。

過去15年來,珠光以市政府為擔保向美國摩根士丹利公司、雷曼兄弟公司、法國東方匯理銀行、興業銀行等28家國際金融機構貸款逾7.5億美元,投資當地的硬體建設。舉凡造橋鋪路、興建公共設施、開發房地產、填海造陸等重大工程,珠光幾乎無役不與,珠海市也搖身一變,成了一座美麗的花園城市。

最近幾年珠光開始出現異狀,經常無法按時繳息,國際債權機構和地方官員為了如何整頓珠光,吵得不可開交,今年7月間債權機構更指控珠光與珠海市政府聯手掏空公司資產,把集團名下價值達1.25億美元的土地過戶給市政府。對於上述指控,珠光債務協商主管劉科(譯音)辯稱是子虛烏有,但他坦承珠光的負債比資產多出5億美元。

珠光分支機構超過50個,其中17個集中在香港,珠光旗下的珠光發展公司也在香港交易所掛牌,日前國際債權機構已向香港法院提出告訴,要求清算珠光,可是被告以香港沒有司法管轄權為由,希望法院不受理本案。

這場官司不僅考驗香港司法是否公正客觀,也攸關珠港大橋(連結珠江三角洲到香港)能否如期興建。此外,珠光的債務糾紛也凸顯出一個事實:不管大陸經濟繁榮與否,當地經商的風險始終未曾稍減,如果順利就能一本萬利,但要出了差錯便可能血本無歸。一旦大陸景氣降溫,恐怕會有更多類似案件浮上台面。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讓珠光的財務危機首度曝光,在外資中斷的情況下,珠光舉債過多、投資不當的弊端逐一顯現,據普華會計師事務所估算,去年珠光淨虧約200萬美元。


臺灣《經濟日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