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的演出
「文革」期間,文藝演出成了緊跟「形勢」的政治活動。在農村,各村子、各學校都組成了「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到處演出。我當時在一所中學任教,並被指派代管本校的文藝宣傳隊。有一次,在學校的操場上舉行本公社各村、校的文藝匯演,我帶著十幾名小演員坐在台下等候上臺演出,近距離看了全部節目。在那時,錯演了「文藝黑線」上的節目是要遭滅頂之災的,所以各個宣傳隊演的節目幾乎千篇一律。但當某村演出歌舞《敬給毛主席一杯青稞酒》時,觀眾的情緒頓時亢奮起來。
這是一支藏族歌舞,歌的曲調活潑歡快,舞蹈設計也在甩袖、旋腰等藏舞動作中穿插了急促而輕快的踏跳。這個節目本來應由兒童表演,但這個村竟派了四位五六十歲的老奶奶上場演出。這四位老奶奶清一色的黑褲黑褂,因為情緒緊張,四張臉繃得像四塊生鐵,當她們隨著音樂和伴唱,以僵硬的動作「跳」上舞臺時,那情景實在太滑稽了。偏偏她們的動作又非常整齊一致,就像一根無形的線,同時牽動著四個黑色木偶。全場的人都忍不住想笑,卻誰也不敢笑出來。
這個節目的演出效果是任何一個神志正常的人都不難判斷的。也許,最初主張排這個節目的人不過是一陣心血來潮,甚至是出於惡作劇;但因為選中的演員是「苦大仇深」的貧農老大娘,節目內容是「向偉大領袖獻忠心」,就再沒人敢對它說個「不」字,包括四位老奶奶及其家人。在無形的精神壓力下,人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四位老人一遍遍地重複滑稽的表演,直到把她們送到幾千雙眼睛前去「獻醜」。
那個時期無所不在的精神枷鎖,不僅讓人審美的目光蒙塵,也讓人的良知蒙羞了。
- 關鍵字搜索:
-
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