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合報記者賴錦宏6日報導,由大陸「台海出版社」出版、林谷芳和孫小寧合著的「10年去來」一書,上個月在北京出版。出版社社長安然邀請林谷芳到中共中央黨校發表演講。
中共中央黨校是中共幹部培訓的搖籃,過去學者到黨校演講兩岸問題,主題總是圍繞政治範圍。現在邀請林谷芳演講兩岸文化的傳承與交互,就黨校而言是一項突破。尤其值兩岸關係低迷之際,大陸邀請臺灣學者以文化為題作專題演講,從文化方面進一步瞭解臺灣、認識兩岸現存差異,是另一種務實的對臺措施。
林谷芳表示,他演講的屬性將以他最近在大陸出版的「10年去來」一書為主。他認為,兩岸因為歷史拆分,致使兩岸各自成為文化實驗場,對比定義明顯,形成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的文化,各自構成一互補的半圓;通過優勢互補,可看到一個真正完整的圓。通過這樣的審視,大陸可發覺能在臺灣身上學到哪些,而臺灣又可從大陸學到什麼。
林谷芳認為,從文化意義上看,臺灣社會事實上是理解大陸很好的參照座標,只是這個參照座標的意義一直未被發現,自己的所長即是對方的盲區。相對的,大陸社會也是理解臺灣很好的參照座標。
對於兩岸關係,林谷芳表示,他一向用文化的角度思考兩岸,即一元性與多元性的差別;不論任何朝代歷史上沒有絕對合與分,中國應有很多的(文化)副神精中樞。三國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十分適用在中國的情況,分有分的利基,合亦相同。大陸不用亟亟於用民族主義去追求統一,當「合則兩利」時,臺灣自然會找理由向大陸靠過去;當然分也是如此。
林谷芳認為,從臺灣的觀點看,臺灣人必須要調整心態。臺灣雖小,但有其作用,與大陸形成一組參數,臺灣是中國文化圈裡重要的多元中心之一,臺灣是這個文化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要老是拿「出頭天」、「對抗」的心態面對大陸。臺灣當前的文化積累,很可以給大陸學習和對照。臺灣的文化很古典、又活生生地呈現在現實生活裡,不發生任何矛盾。這種自內心到外表的真,很能讓大陸參考。
林谷芳強調,臺灣人更不應認為會在大中國文化的舞臺中被淹沒,要更多地著重在未來華人世界多元中的一元裡,佔有重要的位置。看清自己文化的盲區,更能激勵自己進步。
林谷芳表示,「10年去來」是他往來大陸六多次的的文化觀察,不為經商、不為旅遊,只是對這個超大歷史長成體的閱讀,沒有「百年思索」,也沒有「千年一嘆」,只有如實地年去來,在對大陸觀察和比較兩岸文化差異中,寫成一部書,希望可提供臺灣觀點,能讓大陸接受做為參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中央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