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中國女孩的日記成海外暢銷書

當馬燕貧困的文盲母親把她14歲女兒的日記交給一名法國記者的時候,她根本沒想到這不僅將改變她自家的生活,還會使寧夏偏遠地區的幾十個家庭受益。

一年多之後,這個小女孩的日記成為法國的暢銷書,在大約16個國家出版發行。 一個叫做「寧夏兒童」的慈善機構已經開始在法國為馬燕村裡50多名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獎學金,她們村裡的學生大多數是女孩子。

最近在北京,人們聚集在他們等待已久的一本書的發行式上。正在上學的寧夏女孩子馬燕的日記早已是海外的暢銷書,兩年後的今天,中國人也有機會來看這本書了。

*家境貧寒輟學嫁人*

據美國之音11月3日報導,來自中國風沙乾旱的西北平原的14歲女孩馬燕講述了在中國被遺忘的角落長大的痛苦。她的日記表達了對受教育權利的渴求。她的家庭太貧窮了,不能幫她逃脫很多農村婦女的命運,那就是:很早就輟學嫁人。

在發行式上,馬燕談到她的一個朋友五年級就被迫退學,現在已經結婚,有了孩子。講到這裡,馬燕流下了眼淚。父母通常會選擇哪個孩子可以繼續讀書,常常是男孩子可以上學,女孩子則被迫出嫁。

馬燕也有同樣的遭遇。就在她的日記被交給一個經過她所在村子的法國記者之前,父母告訴她,他們沒有錢供她上學了。

*九年義務教育沒有普及*

幾個星期後,這位記者回到北京,他把馬燕日記的節選發表在法國的《自由報》上。之後,這名法國記者再次前往馬燕的村莊,說服她的家人允許他把馬燕的整個日記在法國發表。這本日記很快成為歐洲和日本很多出版商的搶手貨。

每年,中國農村貧困地區幾百萬兒童為了不中途輟學而掙扎,甚至在中國本來應該是義務教育的前九年也是如此。

沒有錢補貼農村教育帶來了嚴重的後果。以馬燕的情況為例,政府提供校舍和老師的工資,但學生家長必須支付所有其他費用,從教育用品、住宿費到學校的供熱和供電費,都包括在內。

*依賴家長提供教育經費*

聯合國人權官員托馬謝夫斯基曾經應中國政府的邀請,評估中國在教育方面承擔國際人權義務的執行情況。她針對大多數父母不得不舉債以使子女上學這個事實,對中國政府提出批評。她說:「中國政府依賴大多數父母竭盡全力為子女提供儘可能好的教育的心理,並對此心安理得。這使政府的工作非常容易,他們可以不妥善地進行預算分配,因為學生家長總會介入,盡量提供所需資金。」

耶魯大學的訪問學者波斯蒂廖內完成了有關中國農村教育的幾個研究項目。他說,中國在八十年代開始實施經濟自由化政策,而教育經費因此受到不利影響。他說:「體制剛放開,經濟上的變化影響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關係,中央政府不再提供並保障以前提供的那種財政資金。」

波斯蒂廖內博士認為,中國政府必須增加教育經費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例,同時呼籲更高一級的政府擔負起提供高質量教育的責任,而不是把這個任務留給已經破產的鄉鎮政府。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