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73歲老人收藏4000「稀世珍寶」

4000「稀世珍寶」棲身蘇州民宅的消息經江南時報連續報導後,引起各方關注。昨日,記者特邀兩位專家趕赴太湖三山島為「文物」驗明正身---

  江南時報於10月24日、10月25日,連續兩天大篇幅報導了太湖三山島73歲老人韋鶴鳴收藏大量古文物一事,在當地引起了極大反響。為了弄清這些寶貝的真實價值,以期保護好這些文物,昨天,本報記者邀請了從事考古研究的兩位專家---蘇州科技學院的葉文獻教授和蘇州博物館副館長張照根,還有五位熱心的業餘考古愛好者,一行9人趕赴三山島。

  由於記者事先已經通知了韋鶴鳴老人,上午11點,當我們來到老人家中時,熱情的老人早已迎候在大門口,到了老人的破舊堂屋,記者發現,老人早已經把他認為的各類珍貴寶貝擺滿了整整一方桌!

  關於古生物化石

  兩位專家認為,在老人保存的所有東西裡,最有價值的是化石。老人所出示的珍藏在小罐子裡、塑料盒中以及廢報紙裡的各類遠古動物化石,一一得到了專家的驗證:確鑿無疑,這些東西是1萬至10萬年前的脊椎動物化石。在專家們看來,這些化石具有相當價值,但很可惜,有一些化石可能是老人太喜歡了,已經被把玩得異常光滑;更可惜的是,這些東西現在已經是「收集品」而不是「出土品」了,這使得它們的價值大打折扣。據老人介紹,這些動物化石主要是在三山島的龍頭山與小姑山採集而來,涉及有獮猴、棕熊、黑熊、牛、虎、鹿、兔等幾十種。他所收集的主要是動物牙齒和脊椎骨,他最喜歡的是那顆碩大的棕熊牙齒化石,來自龍頭山。

  關於舊石器

  對老人所出示的數十件舊石器時期的石器,專家亦表示了肯定。這些已經是10萬年前的打制石器大多與狩獵相關,有投擲器、刮削器、割劃器等,但比較可惜的是這些石器大都不完整了,是一些碎片,算不上精品文物。

  老人的舊石器主要來自三山島青峰嶺,採集時間為1986年至1987年。專家認為,這些石器應該與1985年末三山島那一次大規模考古活動中所發掘到的石器是一批的。據老人介紹,1985年那次考古活動是由南京博物院、上海大學、蘇州博物館以及原吳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共同參與進行的,當時上海大學派了5位老師和20多名學生參加,總共有幾十個人。老人說,由於他們發掘得非常粗糙,才使得他在那之後的兩年時間裏陸續「撿」到了這些寶貝。

  關於新石器

  在老人的收藏物裡,新石器是最漂亮的。看過各種磨製得異常光滑、鋒利的石箭鏃、石刀、石斧、石錛之後,兩位專家表示:這裡的大部分石器都屬於良渚文化,距今四五千年。葉文獻教授拿起一片薄薄的漂亮的石片介紹說,這個叫耘田器,是古人農耕時用來鋤草的。對於一個用來收割稻穗的石刀,葉教授與張館長產生了一點分歧,一個認為是馬橋文化,一個認為是良渚文化。石刀的用途比較多,古人往往用石箭狩獵,用石刀切肉。除了農耕狩獵用具以外,老人收藏的新石器裡還有大量用於軍事和手工業的石器。

  關於青銅器

  老人拿出來的青銅器,讓專家們都眼前一亮:是青銅器,絕對沒問題!有一個刀狀物,上有細緻均勻的鋸齒,鑄造得相當精美。葉文獻教授認為,是吳鐮---吳國時期的鐮刀,只有蘇州附近才有,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對於一組春秋時期的青銅箭鏃,兩位專家說,小的是古代戰爭時用於實戰的,大的可能主要是用於禮儀活動。老人收藏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是一個戈,稍有殘破,專家認為是商周時期的兵器,在秦漢以後這種東西就越來越少了。還有一組春秋時期的斧、鑿和矛。記者注意到,那個青銅鑄就的矛,還帶有血槽,至今仍相當鋒利。

  這些青銅器曾經受到蘇州市和吳中區文管會一些人的質疑,他們認為三山島不可能有青銅器,但老人堅持是來自三山島附近。兩位專家對眼前的東西是青銅器沒有任何疑問,但由於無法證實到底從哪裡來,所以出言比較謹慎。據老人介紹,這些青銅器中也有他花錢買來的,那把吳鐮就花了他1000元。

  不想把寶貝留給兒子

  記者感到,按照老人的本意,他絕不想把這些20多年來的心血寶貝交給任何人和任何組織,旁人更不可能花錢把他的寶貝買走,至少在他百年之前是這樣。「不管誰,拿多少錢我都不會給他!」記者瞭解到,老人現在有一個兒子在上海,是一家五香豆廠的倉庫保管員,他也不想把這些寶貝留給兒子。他說,愛好並保存這些東西一般不會超過三代,喜歡的人把它們當做寶,不喜歡的送給他也不會要。他表示,如果真的只能像現在這樣一直保存到他臨終,他可能會把這些東西捐給上海。

  對於這些文物,現在老人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有人肯出力幫他在三山島建一間陳列室,他自己來展覽,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他的這些寶貝,絕對不收門票。對於村上的文物館,老人表現出極大的不信任。

  韋鶴鳴老人對這些文物的態度有一點是與兩位專家相同的,那就是,這些文物最好不要離開三山島。兩位專家均表示,在三山島展覽它們是最合適的。一方面由於這些文物的等級還不夠高,送到全國性的大文物館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另一方面,它們都已經不是出土文物了,研究價值已經大打折扣。

  至此,三山島私宅藏寶事件已經水落石出,記者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出面,採取一些實質性的措施協調此事,以不愧對一個耄耋老人20多年來灑在三山島文物收集路上的心血,更不要因文物的遺失或毀損而愧對我們的子孫後代!

江南時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