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長政治下場好的沒有幾個

假如十六屆中央領導集體中沒有劉雲山,根本就談不上年齡梯隊。於是劉雲山便成為政治局和書記處裡最年輕的一位。海外媒體大都用「政治前途會更加看好」之類的話來為報導劉雲山的文章作結束語。而劉本人無疑心裏最清楚,歷屆中共中央宣傳部長中,政治下場好的實在是沒有幾個。

中共建政之初,首任中宣部長是陸定一,但一九五二年即把這一職務交給了習仲勛。而習仲勛日後的政治下場已經是眾所周知,被毛澤東一句「利用小說進行反黨是一大發明」,從此便過上了暗無天日的生活,「文革」中更是深陷牢獄之災。

習仲勛倒霉之前,其中宣部長位置已經交還給了陸定一,文化大革命開始,毛澤東把陸定一掌管的中宣部稱為「閻王殿」,毛澤東欽定的「彭、羅、陸、揚」反黨分子中的「陸」就是指的陸定一。陸定一「文革」中被長期關押,幾次被整得死去活來。

陸定一倒霉後,被毛澤東點名上調中央的陶鑄接替了中宣部長職務,但沒出半年,「打倒劉、鄧、陶」的口號便被喊了出來。接下來,陶鑄的下場與劉少奇一樣淒慘。

「文革」中長期沒有中宣部長的設置,實際以中央政治局委員身份扮演同樣角色的是姚文元,此人的下場更是人所共知,陪著前「第一夫人」江青進了秦城監獄,生活待遇卻還比前「第一夫人」差著好幾個檔次。

在隨後恢復成立的中宣部裡,曾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的張平化出任部長。但他在這個位置上只坐了十四個月,便因為他追隨華國鋒搞「兩個凡是」,被鄧小平趕走了。日後的張平化被降級使用了一段時間,便進了中央顧問委員會。

張平化下臺後,胡耀邦接任中宣部長。日後的胡耀邦雖然不是在中宣部長位置上倒了霉,但他日後被迫下臺引發了「六四」事件。

接替胡耀邦中宣部長職位的是王任重,此人因為左得出奇,鄧小平不大喜歡,但相比於張平化,王任重離開中宣部後的政治前景仍然光明,先後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和全國政協(常務)副主席,而且還是在大力提倡幹部年輕化和廢除幹部終身制的時代裡在領導崗位上壽終正寢。

王任重的中宣部長繼任人鄧力群大名鼎鼎。因為他當時對鄧小平改革政策不滿,鄧小平同意胡耀邦的意見,在鄧力群當了三年三個月中宣部長後,安排來自貴州的朱厚澤於一九八五年七月接任了中宣部長職務。日後,為了安撫鄧力群,鄧小平特別指示要在黨的十三大上給鄧力群繼續安排中央書記處書記職務,沒想到黨內首次實行無記名投票和差額選舉,被差額掉的人裡居然會有鄧力群。害得當時在臺前主政的趙紫陽等人星夜開會商討對策並「請示小平同志」。


選自《領導中國的新人物》


本文留言

作者高新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