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中全會演繹「三個淡化」

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幾乎是悄悄地召開,悄悄地結束的。細讀會議公報,分析會議前後的情形,德國之聲記者驚訝地發現了「三個淡化」:淡化會議,淡化政治,淡化江澤民

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的「三個淡化」之第一個是:淡化會議。以往中共的重要會議,開會時轟轟烈烈,結束後旗鼓大張,所有媒體全部以最突出的位置報導,評論,然後是長時間的後續報導,引導「全黨全國人民」學習有關精神。時間可持續長達幾個月。

而這一次,開會時沒有多大動靜。會議開始後的第二天(星期天),外電有一個報導說,這一天中國媒體都沒有提到這個會議。會議結束之後馬上安排了中國太空人(中國媒體稱為「航天員」)上天。本以為這是為這次會議「放焰火」,有慶祝之意。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太空人升空把這次會議可以說完全給淹沒了。所有中國媒體,通欄、頭版都說的是太空人,把剛剛結束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和會議公報給擠到了非常後面非常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裡去了。惟新華社於14日發表一篇時評,認為「本屆三中全會將成為改革又一重要里程碑」;人民日報於15日發表一篇社論。但這兩篇文章在太空人的熱浪中似乎無法引起人們的注意。

是故意淡化會議嗎?為什麼呢?也許,新一代領導人要突出一點:務實。如果還有第二點,那也許是:經濟第一。

第二個淡化就是「淡化政治」。綜觀全會公報,可以說通篇談的是經濟。隻字未提西方十分關心與會前猜測的政治改革問題。也許有一些政治內容體現在憲法修改草案裡,但憲法修改草案究竟修改了什麼,也隻字未提。

許多中國人大概都還記得,當年中國一度強調的是「政治第一」。經濟改革以來,雖然重點轉到了經濟建設,但每次中共的會議和國家的會議,都還是要強調一番政治的,比如「加強組織建設」,保持社會安定,國際國內形勢,這些內容往往在會後的公報中要佔很大篇幅和重要位置。

這次似乎有點赤裸裸的意思:有什麼可遮遮蓋蓋的,經濟第一就是經濟第一。

第三個淡化是「淡化江澤民」。全會公報全文沒有一次提到江澤民。公報開始時說:「中央政治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公報結束時寫道:「全會號召,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這二處,前面那些都有名有姓,惟「三個代表」是無名無姓的。

在今天大量關於載人航空的報導中,突出的是胡錦濤到場觀看和發表講話。據外電報導,江澤民也去了,但至少在標題中看不到關於江澤民的報導。在人民日報的社論中,雖然提到了江澤民,但卻顯然是從歷史角度出發來提的。

是江澤民自己要求淡化呢?還是大勢所趨,水到渠成,胡溫逐漸鞏固了?外界對此難以斷言。但是,江澤民今天仍是中央軍委的主席!這跟鄧小平當年完全不任職還是有區別的。也許是中國境外關於中共一些老資格人士逼江澤民交出軍權,而江澤民也已經表示隨時願意交出,這一傳聞屬實,並有了新的發展?不管內幕如何,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從十六大剛結束時至今,時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江澤民時代似乎已經真正地過去了。

除了上述「三個淡化」外,這次十六屆三中全會有以下幾個引人注意的地方。

一是:建設小康社會這個新階段的提出。從公報上看,並沒有很明確地提出。公報中只是說:「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只是附帶提出了「建設小康社會」這個概念。這個概念似曾相識,又沒有時間規定,很容易為人忽視。

幸虧人民日報社論把這一點突出了出來:「今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第一年。」也就是說,中共的會議把從現在開始的階段規定為「建設小康社會」的階段。這個階段延續多久,要達到的是什麼樣的具體目標(比如以前說的翻兩番),公報都沒有說。也許要一直「保密」到修改憲法之時吧?

二是,公報相當突出地談了所有制問題,提出「有利於維護公有財產權,鞏固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有利於保護私有財產權,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並說,全會認為,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這證實了前一階段外界媒體的猜測:中國將把保護私有財產寫到憲法裡去。

實際上,這個會議已經透露的內容(不包括如何修改憲法),關鍵的大概就是這些了。當然,從江澤民的「三個代表」以來的「成套理論風」再次得到了實踐,公報中比如提出了修改憲法的「五個有利於」,「五個統籌」,「五個堅持」。筆者在此歸納「三個淡化」,算是個東施效顰吧。

(德國之聲中文網:平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