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五號」:中國人,請你冷靜點!!
不出所料的是,各種媒體上,排山倒海般的心潮澎湃已經呈現出某種白熱化狀態。「民族的希望」再一次將中華民族的愛國熱情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甚至有人開始虛擬中國的飛行員到達太空以後,和地面通話的內容。什麼向祖國問候啊,報告飛行正常啊等等,甚至有人別出心裁地浪漫地杜撰到:「因為神州5號表現太出色,申請直接飛向月球,請予批准!」浪漫是足夠浪漫了,讓人覺得:總算是盼到年關了,俺們家可以吃上一頓餃子了!讓街坊們都看看,都來看看,還是肉餡的呢!
民族的希望之所以被一再推崇到一個至高無上的高度,它的潛台詞就是:希望在哪兒啊?我們為什麼總找不著呢?今天一個希望,明天一個希望,瞪著大眼希望了半個多世紀了。後天睡覺時接著憧憬大後天的希望。結果後天夜裡一場雨,又把希望澆跑了。早晨起來一看,還是那道長長的籬笆牆的影子在微風中若隱若現。黃洋界上炮聲隆,報導希望消遁。
當年「新中國」開國的時候,那些留洋的科學家和其他領域的知識者們,哪個不是滿懷希望地回到祖國懷抱的?原子彈爆炸,衛星上天,大型計算機問世等等確實代表著高科技的成果,也都在那塊土地上成為現實,當時的人們恐怕比起今天的人們都覺得有希望。但是到了今天,卻讓人覺得越來越沒有起色。有沒有人思考過這到底是為什麼?
希望確實是天天有的,但是不要瞎嚷嚷。希望膽子小,你一嚷嚷它就被嚇跑了。
此外,必須看清楚的是,並不是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希望的。真正的希望是踏踏實實的態度和默默耕耘的精神。能夠帶來希望的,是在新領域的創新,比如美國;或者是在現有領域裡的發展和推動,比如日本。偶爾主辦一次國際會議(比如APEC什麼的),或者主辦一次奧運會世界博覽會,再放點煙花爆竹,實在算不上什麼民族的希望。
航天飛行也算不上。它充其量是另一次勒緊褲腰帶,搞的一次洋躍進而已。
加加林少校遨遊太空,是40多年前的事了;美國的宇航員登上月球,也好幾十年了。這時候再去吹噓宇宙飛行,就像把電燈泡說成高科技產品一樣莫名其妙;再把它弄成另一個民族的希望,簡直讓人把大門牙都笑掉了。
國人的思維習慣還停留在「人有我也要有」的價值判斷上,而沒有進一步思考:有了以後該怎樣?
日本人的行為方式,我認為可以供中國人借鑒。他們踏踏實實地尋求「有」了以後的發展方向。現實讓我們看得很清楚,在當今世界上,從無到有的創造者,是美國人;從有到好的推動者,是日本人。中國人總想衝出遊戲規則,一夜之間混個老大噹噹,殊不知在國家發展這個考場上,誰也不能事先偷到試題,對那些沒有好好準備的考生,永遠不會有奇蹟出現。在田徑場上,你如果不願意跟著別人跑,還可以橫穿賽場抄個近道(雖然成績不算數),在文化發展的跑道上,甚至連這個橫穿賽場的「近道」都不存在。那裡沒有一套為不遵守規則的人而制訂的規則。「老」和「大」加在一起,並不等於「老大」,這一點中國人最不願意承認。
與中國人的心潮澎湃相對照的是,日本人從來不唱讚歌。舉辦APEC這種地區級的國際會議,甚至更高層次的國際會議,包括奧運會世界博覽會,在日本都已經是尋常之事;小泉到布希的克勞福德牧場吃烤牛肉,也見不到報紙吹噓。相反,種子島的衛星發射失敗,卻是連篇累牘的報導。這種心態的對比,是否能給我們提供一個參照?
「有」了以後怎麼樣?這個重要的問題,在中國沒人關心。這麼說吧,前段時間讓中國人心潮澎湃了一把的「龍芯」,是「人有我有」的另一個例子,如今,「龍芯」怎麼樣了?裝配電腦了沒有?
這次的航天飛行,有些人甚至提出了利用神舟5號發展太空武器的神話。政府發言人居然還煞有介事地否認。我說,如果一個智者偶爾扮演傻子,惟妙惟肖,大家會覺得有趣;如果本來就是個二傻子,還要扮演傻子,人們只能說:夥計,不用裝了,您夠傻的啦!
國人的另一個指導思想就是講政治。就算嘴上不講,心裏和行為方式上表現出來的都是政治。「文藝為政治服務,為工農兵服務」,已經潛移默化到中國人的骨髓裡。文藝是這樣,科學也逃不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D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