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兩盆水」僅夠用10個月 城市供水拉響警報

繼天津用水告急之後,「供水危機」的警報再次在北京拉響:密雲水庫和官廳水庫「兩盆水」僅夠用10個月,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北京已經處於水資源危機的邊緣。有關專家指出,面對我國三分之二城市缺水的嚴峻現實,必須在節水、開發水源、改革水資源管理體制等方面「找水」,以確保城市供水安全。

  北京市有關負責人日前介紹,北京城區一個年度生活供水總量為8.9億立方米,其中一半以上來自密雲水庫。然而,密雲水庫上游的潮河今年在汛期出現斷流現象,蓄水比去年同期減少4億多立方米,可利用水量僅為3.8億立方米。官廳水庫蓄水也比去年同期減少9000萬立方米,可利用水量僅為1.2億立方米,這表明「兩盆水」的蓄水量已無法滿足北京城區生活用水。水庫現存水量只夠10個月的供水。部分地區加大抽取深層水,加劇了北京地下水的下降速度,到7月底,平原區地下水平均埋深19.01米,比去年同期下降0.78米,地下水源地水位下降,無法滿足正常取水。

  在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城市缺水問題尤顯突出,缺水城市遍及全國,華北、東北、西北和沿海地區較為集中。目前,全國600多個城市中存在供水不足問題的城市有420多個,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有110個,全國城市缺水總量70億立方米。如果不超採地下水,則缺水總量約在105億立方米,全國每年因城市缺水影響產值達2000億至3000億元。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我國北方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嚴重制約因素。

  水的利用效率低、水管理體制不順、節水仍然大有潛力可挖……面對這些問題,專家建議,解決城市水危機,必須把節水放在首位,建立不同地區、行業、產品的微觀用水定額體系、行業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指標體系和節水考核指標體系。同時,嚴格控制高耗水工業及第三產業用水量,提高中水回用率和工業用水重複率,充分利用水價對市場的調節機制,進一步調整農業結構和用水結構。(完)(來源:新華網)

  誰為北京「解渴」--部分城市拉響「水危機」警報

  新華網北京9月26日電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劉浦泉、李斌、陳芳

  9月26日,一場放水儀式在山西冊田水庫舉行。山西人在連續4年乾旱、今年又是平水年的情況下,勒緊褲腰帶,向官廳水庫輸水5000萬立方米。

  繼天津用水告急之後,「供水危機」的警報再次在北京拉響,發出了怎樣的信號?我國城市供水安全究竟如何?處於高速發展之中的中國城市經濟,怎樣擺脫缺水這一「卡脖子」似的困境?鄰近省份為京津等大城市用水「買單」,還要買多久?

  地下水位下降驚人

  北京市有關負責人日前介紹,北京城區一個年度生活供水總量為8.9億立方米,其中一半以上來自密雲水庫。然而,由於持續乾旱,密雲水庫上游的潮河在汛期出現斷流現象,蓄水比去年同期減少4億多立方米,可利用水量僅為3.8億立方米。官廳水庫蓄水也比去年同期減少9000萬立方米,可利用水量僅為1.2億立方米,這表明「兩盆水」的蓄水量已無法滿足北京城區生活用水。

  「水庫現存水量只夠10個月的供水。」北京市有關負責人承認,部分地區加大抽取深層水,加劇了北京地下水的下降速度,到7月底,平原區地下水平均埋深19.01米,比去年同期下降0.78米,已無法滿足正常取水。北京城區地下水埋深已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3米到4米,降到26米以下,造成河斷塘干。

  在天津,雖然9月22日起滔滔黃河水第八次被引入津門,全市日用水量由220萬立方米下降為150多萬立方米,並採取了提高水價、計畫用水、定額管理、中水利用和海水淡化等多種措施,但供水危機仍日益凸顯:未來8個多月的供水缺口高達5億立方米。

  如今,缺水城市已遍及全國,華北、東北、西北和沿海地區較為集中。全國(不含港澳臺地區,下同)600多個城市中存在供水不足問題的有420多個,佔城市總數的2/3,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有110個。全國城市缺水總量70億立方米,每年因城市缺水影響產值達2000億元至3000億元。

  城市供水安全不「安全」

  北京水價每噸4元多、天津2.6元、河北1.56元、上海不到兩元……水價猶如一塊晴雨表,反映著一地的水資源狀況。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水危機的程度逐漸加深,範圍逐漸擴大,水價也在「步步高陞」。

  自1999年以來的持續乾旱,更是使北方缺水問題「雪上加霜」,近年的北京人均水資源量竟然低於以色列,水資源短缺已經北方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嚴重制約因素。

  早在20年前,國務院就決定密雲水庫的水「專供」北京,不再向天津和河北供水。從1998年起,水利部和北京市聯合組織開展了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編製工作,於2001年5月經國務院正式批復實施,計畫總投資220多億元,在北京、河北、山西等地實施一系列項目,確保北京到2005年實現水平衡。

  北京市專門制定了水資源危機的供水應急方案和目標,並採取了十多項應對水危機的措施。一是確保城市供水安全。二是基本保證城市中心環境用水,確保不發生大範圍水污染。三是密雲水庫不出現「死庫容」,水庫最低水量確保6億立方米以上。四是全市水資源統一調度,確保郊區供水安全。

  然而,很多事情不是投入巨資和興建「項目」就能夠解決。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經濟的快速發展,北京等城市的水資源形勢依然嚴峻,潛伏著重重危機:

  水的利用效率低,已經成為中國缺水的核心因素。「北京用水的經濟指標和技術指標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的差距。」北京市有關負責人指出,北京萬元農業增加值用水量是澳大利亞的3.5倍、韓國的2.1倍,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是日本的9.5倍、韓國的6.2倍。

  「多龍治水」的管理體制,使郊區地下水和城區地下水歸不同部門管理,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由不同部門管理,保水、蓄水、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部門分割,影響了水資源優化配置。

  節水仍有較大差距。計畫用水管理不嚴格,沒有納入計畫管理的用水有5000多萬立方米。洗車、洗浴等行業用水管理不到位。節水設施建設「三同時」制度不落實。用水浪費問題比較突出,城市供水管網老化,跑冒滴漏嚴重,園林綠化大量使用自來水灌溉。

  水污染成為北京的心腹之患。北京城市水系379公里河道,有300公里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其中200公里污染嚴重。

  大力建設節水型城市

  對於一座日耗水量數百萬噸的城市來說,5000萬立方米水可救急於一時,卻救不了一世。而「南水北調」要到2008年才能每年向北京供水10億立方米。北京「水危機」已經到了不得不引起全民正視的時刻--

  「解決城市水危機,一定要把節水放在首位。」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吳季松一針見血。要嚴格控制高耗水工業及第三產業用水量,提高中水回用率和工業用水重複率,充分利用水價對市場的調節機制,進一步調整農業結構和用水結構。

  建議制定國家節水政策,建立不同地區、行業、產品的微觀用水定額體系、行業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指標體系和節水考核指標體系,把節水灌溉作為一項革命性措施來抓。

  「挖掘」當地水資源潛力,抓緊制定和啟動城市水資源應急預案。目前,北京懷柔地下水源地建設已經完成,開始向市區供水,其他一系列應急水源工程正在抓緊建設。

  因「水」制宜,量「水」而行。專家建議嚴格控制缺水城市人口增長。一項測算表明,按照目前北京2.9%的年增長率算,到2008年北京市人口將達1789萬,加上流動人口將超過2000萬人。而北京水資源的最大承載力到2008年也僅為1800萬人,即使調水完成,人均水資源量也要降到300立方米以下,連目前都不如。

  山西5000萬立方米水將於29日進入官廳水庫。在輸水的同時,山西、河北等地也在乾旱缺水中煎熬。專家指出,北京等城市不能老指望「犧牲」周邊省市,救急式的輸水不應該再成為今後的第一選擇。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根本的出路在於提高用水效率。(完)

  山西輸水5000萬立方米 外省向北京調水開先例

  新華網太原9月26日電 (「新華視點」記者 李斌、陳芳、劉讚) 9月26日11時15分,隨著一聲令下,山西大同冊田水庫開閘放水。奔騰而出的5000萬立方米水將沿著150多公里的桑干河道,在三天後進入官廳水庫,以有效緩解北京用水的緊張狀況。

  北京是一座水資源緊缺的特大型城市,隨著氣候的日益乾旱和首都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近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面對嚴峻形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北京市採取了一系列開源節流措施,確保北京供水安全。

  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吳季松介紹,這次集中輸水是「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實施後的重大成果,開創了外省市向首都調水的先例。作為國務院於2001年批復實施的重大工程,這一規劃計畫總投資220多億元,通過節水、開發水源等一系列措施,實現2005年北京水資源基本平衡的目標。

  規劃實施兩年多來,國家已經下達項目資金17.2億元,北京市安排資金17億元,一批節水、治污、水土保持項目相繼啟動,產業結構調整正在加速進行,北京一批應急供水工程相繼建設竣工,規劃已經開始發揮效益。

  位於官廳水庫上游的冊田水庫是一座大型水庫,也是桑干河出山西境界的唯一控制性工程。根據規劃,這座水庫和山西東榆林水庫今後每年不僅要為首都防洪提供安全保障,還將每年為首都輸水6000萬立方米到9000萬立方米,以實現北京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為確保輸水成功,北京市、山西省、河北省緊密合作,團結治水,事先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水利部門也將組成聯合督察組對輸水沿線河道實行分段監督,防止跑漏水,嚴禁沿途截水,保證輸水沿線群眾的安全


新華視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