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每年下沉 50年後上海可能成為「下海」

明年底正式啟用的世界第一高樓臺北101國際金融中心,號稱保持三年全球第一高樓的記錄。這座目前世界最高樓有101層(508米),在第92層處懸掛著一個重達800噸的抗風制震球,在強風吹襲時,透過感應器能自動高速移動方向與振幅,減低大樓搖晃程度。但也增加了樓體本身的重量。


  目前上海有3000多幢有18層以上的高樓,另有3000幢正在興建或計畫中。據英文版《中國日報》指出,過去10年來上海經濟起飛過程中興建的摩天大樓,令上海地表已不堪負荷,陸地沉降現象日益嚴重,平均每年下沉1.5厘米,已經影響到地鐵和高樓建築的結構,如果不及時補救,半世紀後上海就會成為「下海」。為此,上海市政府決定限建摩天大樓,具體措施下月宣布,希望2002年能將陸沉速度從現在的每年1.5厘米減少到0.5厘米。  


  浦東彈丸地擠滿140萬人


  上海水務局官員表示,經濟迅速增長和人口大量遷入,鋼筋水泥的摩天大樓拚命蓋,加上地下水源過度開採和濫用,許多地下工程的進行,導致上海每年以1.5厘米的速度下沉。


  目前,陸沉問題最嚴重的是浦東區,520平方公里的地方擠了140萬人,其中陸家嘴金融區是四處林立的摩天大樓,新發展區的重量使土壤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去年平均下沉3厘米。


  金茂大廈附近年沉六厘米


  高420米的金茂大廈附近更下沉達6.3厘米,但是,目前仍計畫與興建「全球最高」的上海世界金融中心。


  浦東開發區預計耗資超過6.25億美元的上海世界金融中心,樓高492米,共計101層,地點毗鄰全球第三高建築物金茂大廈。上海世界金融中心預定在2002年落成啟用,取代馬來亞西雙子塔全球最高建築物的地位。


  另外,位於長江出口的上海屬於沖積平原,地球過熱又令海水溫度不斷上升,使得上海沿岸的水平線不斷升高,到2050年前可能升高5至7厘米,令陸沉問題雪上加霜,對地鐵和高層建築勢必造成影響,由於每個地區陸地沉降速度不一,容易讓上海地鐵隧道產生彎曲變形。因地面沉降,正在興建的上海地鐵四號線路7月1日出現漏水並坍塌事故,引致附近數棟大廈傾斜或倒塌。


  新聞背景:上海的確是個「灘」


  內地地質專家調查發現,上海的確是個「灘」,地下是由近千年來長江沖積沙子、淤泥逐漸形成厚達300米的軟土層結構,具有含水量大、孔隙較大及壓縮性大等三大特徵,「就像一塊海綿,在一擠一泡水同時,會出現嚴重的變形。」


  一年建高樓近五百座


  對上海高層建築的摸底調查顯示,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高層建築有40幢,平均每年2幢;建於80年代的有650幢,平均每年65幢;建於90年代的有2000多幢,其中1997年新建成的高層建築多達484幢。目前上海24層以上的高層建築已達3000幢,其中百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有100多幢。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