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愛國者的面目

我看金庸,真正從頭至尾看過,且印象深刻的,只有《天龍八部》、《笑傲江湖》。

曾說過,《天》、《笑》分別是「大」與「小」的代表,在我的辭典中,「大」指個人與國家的關係,「小」則偏指個人的遭遇、發展。「大」在金庸的武俠中,在在皆是,觸目皆是,而《笑》則少有的避開了這個題目。這個題目對於中國人過於煽情,雖然看上去很美,畢竟太累人,動感情,特別是強烈的感情,是很累人的。在書中,特意不提年代,而《笑》的電影一律把它放在明朝,雖說這一點確能從書中考證出來,但我總認為這是多此一舉,強作解人,完全和金庸的初衷背道而馳。


說到「大」的煽情,以及《天》成為「大」的代表,當然,都因其中有位大俠的代表--喬峰。而這個形象特別動人心魄的最大力量,我想,無疑的,是因為他是個悲劇人物,因為他的悲劇宿命。在他一生中,最讓人血脈噴張的場景,當然是他生命最後一幕,進退失據,無以自處,唯有一死:身為一個遼人,卻殺了無數同胞,再當一個宋人,亦是萬無可能之事,唯有一死了之了。


中國人慣於拿「國家」、「民族」來煽情,只因這是中國人的「性敏感帶」,永遠無法漠然置之。由喬峰這背城一戰,曾讓我想起朱蘇進的《孤獨的炮手》,在那篇小說中,講了一個無比煽情的故事:一個異族人--總之不是中國人,在中國軍隊中服役,幾年之後,他的國家與中國開戰,他很矛盾,想避開,本已坐船離開。突然,他還是縱身躍入海中,拚命游回炮臺。裝彈,開炮,向自己國家的艦船開炮,一個人,將其全部消滅。


啊,中國人,天下獨一無二的中國人,天下所有國家都講愛國主義,為什麼,我總覺得中國的愛國者面目特別可憎呢?朱蘇進是個所謂「軍旅作家」,我們知道,軍人對於其職業有著並無多少理由的過於看重,這個故事除了反映出這一點(當工具當得過於投入),所反映的就是這種可惡、無聊的愛國面目了。


你試著將這之中的身份換一下,一個中國人在國外服役,然後發生這麼一回事,看中國人如何反映,看他是否還能如此津津樂道,抱一種十足欣賞的態度(雖然這態度,他不一定好意思肆意表現出來)。很多偉人,我指外國人,慣於對本國文化、本國國民肆意痛罵,甚至達到並無多少道理的地步(什麼都罵,當然應該道理不很充足),有時還會對中國表示某些好感,於是,中國人就會大為受用,把他的這些言論(痛罵本國,恭維中國)大抄特抄,不斷宣揚,這只是因為受用,並不是真鬧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