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報國務院助規劃方向
《財經時報》報導,發改委這份即將完成並上呈國務院的報告,將是預計今年10月舉行的全國社會工作會議的重要討論內容,也將成為國家第11個「五年計畫」(2006-2010年)的重要參考。這可能標誌著中央將從具體政策安排、措施制訂等方面入手,著力解決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問題。
主持上述課題研究的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專家丁元竹說,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矛盾愈來愈突出,成為2010年前可能引發衝擊中國經濟的潛在因素。
課題組與中外百多位著名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訪談調研後發現,未來15年潛伏了13項可能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危機(見表)。這些問題歸納起來涉及10方面: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中美關係帶來的臺灣問題和周邊關係問題、金融風險、國企問題、三農(農民、農村、農業)問題、脆弱的社會安全網、教育問題、生態問題、地區差距問題、能源問題。
報告指出,產生這10方面問題的主要背景是,過去以經濟發展唯上的宏觀政策導致形成社會不穩定因素;這些不穩定因素反過來又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專家指出,現在已經到了要改變過去「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以經濟發展犧牲一部分社會發展政策的時候了。
不能單靠經濟解決問題
丁元竹認為,目前僅靠發展經濟來解決社會問題的思路已經行不通,因為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並不均衡。比如,過去國內生產總值(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夠安置300萬人就業,現在卻只有70萬人。因此,化解經濟社會問題,從深層次上看,關鍵是治理問題。
他認為,解決經濟社會失衡的問題,需要政府從戰略、戰術的角度,從具體政策著手,政府要進行必要的投入。此外,過去單一以GDP增長來考核官員的標準亦要改變;再就是需要建立有效的公平分配制度,通過稅收調節貧富差距,積累社會資金。
「兩個基本點」有新定義
另外,對於各種非盈利部門的社會團體,特別是有利於社會發展的組織,政府應大力支持。在發達國家,就業等社會問題相當一部分就是由社會組織來解決。
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陸建華博士認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應該有新的含義,「一個中心」即「以提高民眾的生活質量和水平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繁榮背後--貪腐 赤貧 污染
1978年推行改革開放以來,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下,中國出現了一大批富豪。不過,隨著周正毅、楊斌等涉及經濟問題的富豪落馬,人們看到,這些富豪的發恿並非靠公平競爭,不少是靠官商勾結,如周正毅購買上海南京路土地分文不花。另外,這些先富者有不少是高幹子弟,雲南前任省長李嘉廷之子李勃就有這樣的「名言」:高幹子弟哪個不做生意,沒個千兒八百萬就乾脆別在太子黨裡混,別的高幹子弟也瞧不起你。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也令中國的貧富差距加速擴大,不同收入階層形成「金字塔」形分布,如2000年平均收入接近和超過2萬元人民幣的僅佔總人口約3.5%,而半數以上人口的年平均收入都在2000元以下。
鄧小平的另一句名言:「發展是硬道理」,即經濟發展了,其他社會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在這一口號下,環保問題也愈來愈嚴重,一些地方為了發展經濟不惜破壞青山綠水,嚴重者更禍及周邊居民的健康。
「經濟發展未必能帶來社會問題的解決」,這種觀點愈來愈得到學術界認同。胡錦濤和溫家寶上臺之後,內政也有所調整,逐步扭轉工農差距、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致力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擴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鄧小平倡先富帶動後富
80年代初期,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提出: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先富帶動後富,最後達到共同富裕。
鄧小平這句話,被概括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亦即打破平均主義,製造一批經濟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以推動改革的國策。這句口號迅速傳遍全國,經過廿多年經營,口號變成現實,一部分人確實率先富裕起來。
發改委居眾部委之首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前身是國家計畫委員會,是今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後新成立的機構,並且加入了國家經貿委中涉及投資企業的職能及國家體制改革辦公室的職能,權力很大,位列國務院第一部委。發改委的主任是國務院前任常務副秘書長馬凱。
發改委主要職責是:擬訂並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畫;提出國民經濟發展和優化重大經濟結構的目標和政策;提出運用各種經濟手段和政策的建議;研究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和發展情況,進行宏觀經濟的預測和預警;研究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問題,提出宏觀調控政策建議,綜合協調經濟社會發展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經濟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