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記者來鴻:中國吃的文化

 2003-08-06 06:0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BBC記者 鄧洛普) 中國菜是世界美食之一。中國菜色種類繁多,從成都的麻辣火鍋到新疆的拉麵。中國思想家孔子曾經說過「民以食為天」,而這個說法在中國,可是被人們牢牢記在心中。不過,本臺記者鄧洛普報導說,吃,有時也會過了頭讓人難受。
在四川首府成都,那只是一次普通的中午聚餐。我和一群廚師和飲食評論家圍坐在一張擺滿佳餚的大圓桌子前;有燉豬蹄湯、酸菜兔肉、鴨舌頭、整條的鯽魚、蒜炒麂肉,還有更多更多………。那是我最喜歡的四川館子之一,那裡的菜永遠都那麼好吃。但是我必須承認,在成都呆了一個星期後,我就已經吃不動了。

當我幾年前以見習廚師的身份住在成都時,我經常在烹飪學校的食堂吃中飯,簡單的炒肉、炒菜配一大盤白米飯。晚上不是和朋友一塊兒燒幾道菜,就是到價廉物美的小館子去吃飯。在閑暇時候,我總愛到小巷裡的飯館的廚房去溜躂。

現在,當我以專業飲食評論家的身份重返成都時,卻是另一回事兒。我似乎每天都有去不完的宴會。一天,到鄉下拜訪一名做酸菜的,結果吃了一頓17道菜的中飯。最近一個晚上我出席的晚宴有42道不同的菜色,其中包括4道湯和6種餃子。

在中國,不管幹什麼事兒都離不開吃。喜事、喪事、談生意、慶生日、送別、團圓,全都可以吃上一頓。所有會議都是連續幾天大吃大喝的一個藉口。我曾經出席過一次會議,在會議結束後,我們還沒來得及把文章發出去,就被催趕著到一家又一家的高級餐館去。

以吃謝友

現在重返成都,當地設宴請客的習俗已經成為有點兒讓我頭疼的問題。我在成都有至少10個親密好友,在離開前不讓他們請我吃飯,他們是無論如何不會原諒我的。這意味著,我每次回成都,逗留的時間至少要夠我吃10頓飯,這還沒有把較不親密的朋友算在內呢。有時候,當時間真的太緊了,我只好避免打電話給一些我其實很想再見面的朋友,因為我知道這一通電話將帶來又一場飯局。

在你羨慕我之前,讓我先解釋:一天吃兩頓酒席,連著吃一星期並不是簡單的事兒。中國人用食物來表達他們對朋友的熱情以及他們有多大方、慷慨的做法是可怕的。這點完全可以從餐桌上珍貴美食總是多得讓人吃不完反映出來。

佳餚總是美味的,而我也喜歡通過吃來表達我對做東的謝意。

這些日子,人們逐漸意識到傳統的宴客方式是非常浪費的。中國當局明顯被國家財富浪費在吃剩的飯菜上的景象所困擾,分發傳單呼籲人們節約,並且禁止用公款設宴。

但是,要改變大擺宴席的悠久傳統,以及有節制的請客等於寒酸這種根深蒂固的想法並不容易。

因此,我繼續吃下去。我從來都不曾想像我會說這句話,但是經過了幾天,我被豐盛的菜餚搞得頭昏眼花,以致失去了胃口;我發現自己竟然同情起清朝美食家袁枚來了。他在出席一次有40道菜的宴會之後回到家,竟然需要一碗稀飯來果腹。

每次結束成都之旅,我就像一隻肥鵝一樣蹣跚著上飛機,一邊發誓回到英國後要禁食一個月。我必須多少帶點兒悔恨地承認,經過這些年研究中國菜,或許我正在得到應有的報應。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