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人民幣匯率不太可能浮動

7月28日從北京返回總部的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SFB)負責股票和全球策略的董事總經理喬納森.迦納(Jonathan Garner)指出,中國可能不會理會美國和歐洲決策者們日前提出的希望人民幣升值的要求,中國央行沒有理由再評估人民幣或讓其浮動,因為這樣會損害中國的農業、銀行業和工業。

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29日報導說,包括美國和歐盟在內的幾個中國主要的貿易夥伴,已經要求中國政府應該允許人民幣升值,理由是中國的匯率正在傷害這些國家的製造業和出口貿易。但剛剛在北京會晤了中國高級官員及銀行官員的迦納則預測,短期內中國不會有所行動。

迦納說:「據我們預測,人民幣匯率的改變是非常不太可能的。」迦納指出,保護中國的農業部門是中國官方不會允許人民幣升值的一個主要原因,人民幣升值會讓中國的農民更難與美國和歐洲的農業綜合企業進入競爭。中國約有6.2億農民,是世界最貧窮的一部分。

迦納認為,中國農業正在對世貿組織開放,使它將會遇到許多困難需要克服,主要是同農業出口國家進行競爭。迦納說,中國國營部門部門目前還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銀行系統正在阻礙中國官方重新評估人民幣。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28日強調,人民幣幣值穩定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密切相關,因此要不斷增強實施金融宏觀調控的前瞻性和科學性。周小川指出,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須臾離不開消費、儲蓄和投資等活動,幣值不穩、通貨膨脹尤其是惡性通脹會嚴重侵蝕人民群眾的利益。

周小川稱,經驗表明,從貨幣供應量的過度增長到出現通脹,至少有半年時間的時滯;而當通脹壓力轉移到資產,如房地產、股票及其他投資價格上,形成資產「泡沫」,其時滯可能更長,危害也更大。因此,中央銀行要增強貨幣政策和金融宏觀調控的前瞻性和科學性,對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作出「提前量」的正確的判斷,而不是等到已經明顯出現通脹時才採取措施。

中國經濟時報也報導說,面對國內外驟然顯現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國際投資銀行的分析師提出,中國可以運用擴大對外投資等適當舉措,激發更多美元需求,以減輕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SFB)董事總經理喬納森.迦納日前在北京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不可能變動,但資本項目仍有一些變化。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這一機制,正是中國在鼓勵人們對美元的需求。

CSFB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博士提出,應當通過逐漸放開資本項目,激發更多的美元需求,同時,人民幣匯率的浮動範圍進一步放寬;應允許更多的中國企業和個人持有一些外匯,並通過適當的途徑對外投資,也應鼓勵中國人出國旅遊。

根據CSFB最新完成的一份中國市場策略報告,中國A股市盈率之所以居高,除了相對融資成本較低的回報率、佔大比重的國有股份不流通外,資本項目不開放也是原因之一。儘管股價較高,但CSFB認為龐大的中國A股市場讓人無法忽略。這份研究報告列出了CSFB研究人員看好的12只A股,它們集中在資源及港口、汽車、通訊等領域。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預測,住房在2003年可能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加上銀行加強對開發商的信貸控制,中國房地產出現一個週期性調整的勢頭已初步形成,但各城市調整的時間及力度可有所不同。長遠而言,中國城市財富的擴張和農村地區的工業化可以帶來更多新的消費群,住房的長遠前景仍然樂觀。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預計,中國在今後10至15年內,每年需要安置2200萬勞動人口,因此中國非技術工人工資上升幅度有限。這種低工資對其他製造業國家將持續構成壓力。以生產效率調整後的工資差別看,人民幣兌美元至少需要升值至5:1的水平,其他國家的製造業才有能力與中國競爭。

(多維)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