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失業率拉響過紅色警報

勞動力供求矛盾尖銳 北京失業率已拉響紅色警報
 北京市統計局人口和就業處今天發布的統計數字顯示,去年北京市失業人口為三十六點一萬人,失業率為百分之五點九。按照國家統計局經濟預警系統中擬定的標準,北京的失業率已經超過了百分之四的紅色警戒線。

  作為一個有著一千多萬人口的「奧運之城」,近十年來北京的經濟可謂突飛猛進。按照常識,經濟的高速增長將在某種程度上拉低失業率。但從北京的情況看,經濟的高速增長似乎並未對失業有突出的緩解作用。

  「八五」(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五年)和「九五」(一九九六年至二000年)期間,北京市GDP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百分之十一點八和百分之十,但就業人口年均增長率僅為一點八零點九個百分點。就業彈性係數由「八五」時期的零點一五降至「九五」時期的零點零九,即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所創造的就業崗位由零點九三萬個降至零點六一萬個。

  分析人士認為,這表明,北京高經濟增長並沒有帶動相應的高就業增長,相反,北京近年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依賴資本的高投入和技術的進步,而勞動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卻表現得愈來愈小。

  如果說經濟發展對勞動力吸納能力的減弱是北京失業現象的基礎性因素,那麼勞動力供給和需求總量上的矛盾則成為失業直接的表現形式。

  二000年,北京勞動適齡人口已從一九八二年的六百零六點五萬人增加到九百六十點二萬人,平均每年的增長速度為二點一個百分點。但同期從業人員僅為七百一十一萬人,增長速度僅為一點三個百分點,明顯低於勞動適齡人口的增長,因此必然會產生想就業而無法就業的失業群體。

  從勞動力的供給角度來看:北京市每年新畢業的高等院校畢業生,加上滯留在北京的外省市畢業生約為六點三萬人左右;去年的失業人員為三十六點一萬人;北京市需安置隨遷家屬、復轉軍人三點六萬人;北京市外來流動人口中務工經商人員淨增二十五點三萬人。因此,有關部門預計二00三年北京新增勞動力供給量將達到七十一點三萬人。

  但從勞動力的需求角度來看,預計二00三年北京將能提供就業崗位四十五點五萬個。因此,今年北京勞動力供需缺口將達到二十五點八萬人,勞動力供需總量的矛盾造成北京必然存在失業現象。

  那麼又是什麼造成北京如此尖銳的供需矛盾呢?無疑,每年蜂擁而入的「淘金族」、「漂一族」是造成北京勞動力供過於求的最主要原因。調查顯示,一九九七年北京外來人口總量為二百二十九點九萬人,但去年已猛增至三百八十六點六萬人。

  一個棘手的問題是,外來人口是導致北京失業率超過紅色警戒線的一個重要原因,但離開這些外來人口的北京將停止正常運轉。調查顯示,外來人口從事的多數屬於勞動強度大,工作條件「髒、亂、差」,收入相對較低,是社會發展必需的,同時也是皇城根腳下的驕傲子民所不願從事的職業。由此看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個尷尬的問題還將困擾著致力於建設國際大都市的首都官員們。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