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這回的「7.1」民意訴求,以及當局──考慮到它專制的本性以黨握軍權的現實──難得的平和回應,與14年前北京「4.27」遊行之後,開明的高層官員頂住本黨歷來的跋扈,開始傾聽民意,頗有相似之處。
有50萬人的無聲抗議做後盾,自由黨的田北俊成了撥動千斤的關鍵砝碼。北京的兩位,廖輝與劉延東所代表的,起碼不是國安部與中宣部──誰都知道,這是中央集權兩鷹犬──的意思。「香港可以自由確定通過『23條』的時間表和內容」,這一表態看上去平平,但只看新華社對港人的「7.1」訴求隻字不提,就知道它有多麼重大,決策層對它的認識與處置上的分歧有多麼嚴重。當然廖輝已經不是當年的廖承志,他沒有可能像他的令尊那樣瀟瀟灑灑並毫無芥蒂地問「中央有什麼屁要放」,但董特首畢竟已沒什麼猶豫地宣布了延後──這一宣布其實就是北京的意思,也是大家瞭然於胸的。
共產黨當局因為聲勢浩大的民間壓力而改變政策,這在它執政的53年裡,極為罕見,從而也極為難得。這情形14年前4月底曾經出現過,激進的學生一絕食,局面立刻向強硬派張好的羅網裡掉;3年前的4月也出現過,朱鎔基溫和的處置,好像給了激進煉功者迅猛發展的空間,一通快意之後,「610辦公室」成立。
這結局會在香港重演麼?看「7.1」之後高官們關上門悶學「三個代表」(統一思想與統一口徑),說變局完全不會發生,恐怕過於樂觀了。但港人與中央畢竟隔了一層,讓董特首下臺,也沒有像「打倒李鵬」那樣刺耳。
其實這回最有利的一點,是和平示威就是和平示威,沒有人可望從中大獲其利。就算董下臺,北京還政於港人,誰當特首仍須公推。這一法制傳統保證了香港不容孳生振臂一呼的革命領袖。
如果北京強硬派抬頭,拿出1959年對付西藏的一手,以平息叛亂實現對香港的完全控制──不但生蛋的雞沒了,想讓臺灣就範已經完全沒有可能。
這次遊行的組織者,一定把這前前後後都想到了。
六年前,朋友聚在一起,大家常常猜想,回歸之後,究竟是大陸影響香港,還是香港影響大陸。我一直以為,從制度的先進看,當然是後者;但大小比例懸殊,恐怕難於操作。這回我知道「此言差矣」,因為受了自由與法制沐浴的香港人,包括阿婆與小弟弟,正在教大人物如何在「憲政」下做官。而從廖輝、劉延東的反應看,大人物並非只到董首府為止。(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戴晴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