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討論中國領導處理薩斯

(美國之音記者海濤7月2日報導) 一些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在華盛頓討論了薩斯和中國領導層處理薩斯疫情的情況。

*薩斯一定會回來*

一些美國研究中國事務的專家星期三在華盛頓智囊機構[布魯金斯研究所]討論了發源於廣東的薩斯疫情和這次危害很大的傳染病對中國的影響。首先發言的是紐約《新聞日報》的科學記者和作家卡雷特女士,她在薩斯猖獗期間,到香港和疫情嚴重的北京和山西去採訪,帶回來大量第一手資料。她到了不少廣東的動物市場。她說,她從廣州的一個賣動物食品的農貿市場開始調查,最後得出結論,現在,根本沒有確切證據,證明薩斯病毒是從哪裡來的。卡雷特女士的研究專業和領域,就是公共衛生和傳染病。她是美國新聞最高獎[普利策]獎得獎人,也曾得到其它一些美國著名的新聞獎。她的主要著作包括:《即將到來的瘟疫》;《全球公共衛生系統正在垮掉》等等。

她在對中國進行了實地考察後得出結論:薩斯病毒完全是一種新的病毒,人類目前還不知道它是從哪裡來的,是從什麼動物身上來的。因此,人類很難預料薩斯是否會捲土重來,也不知道,薩斯會以何種形式捲土重來。但是,卡雷特女士認為,薩斯一定會回來的,因為,這種病毒還在,並沒有徹底從地球上消聲匿跡。

*薩斯影響並非災難性*

美中商業委員會主席柯白認為,薩斯雖然對中國經濟造成了一些打擊和影響,但從總體上來說,並沒有造成傷筋動骨的災難性影響。柯白說,中國新領導是否和老領導有關係,胡錦濤是否在甘肅西藏當過地方領導人,這在美國人看來,都不重要。美國人認為重要的是,第一,新領導人如何能用一種和前任不同的方法來對待老百姓。還有就是,新的領導人如何對待反對意見,突發事件或危機。美中商業委員會主席柯白說,任何政府,都有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甚至預想不到的反對意見、行動、突發事件和危機。如何應對和處理這些情況,這才是老百姓最為關心的。

*中國缺少國家疾病防治中心*

長期研究中國局勢的美國中國問題專家斯溫,從文化,政治,經濟,行政,公共衛生和健康,基礎醫療措施還有財政金融幾個方面談到了中國的薩斯疫情和中國政府在處理這一突發情況中所暴露出的問題。美國國際和平機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中國項目主任斯溫說,中國這次吃虧吃在,沒有一個像美國[國家疾病防治中心]那樣的機構,因此,無法從戰略上和宏觀上同任何突如其來的、影響公共健康的疾病和災難性疫情,展開有效的鬥爭。斯溫說,如果有這樣一個機構,平時就得作好萬全的準備,手頭上必須有五、六個現成的應對方案,以便突發情況出現後能從容不迫地作出選擇並加以應對,真正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中國政改窗口正在關閉*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中國項目還有另外一位主任,就是中國留美學者裴敏欣。他來自中國,對中國的國情更加瞭解。裴敏欣認為,這次席捲中國許多省份的薩斯瘟疫,是89年天安門事件後中國遇到的最大問題,造成的震盪也是最大的。裴敏欣說,這次薩斯猖獗,對中國造成的震動,是天安門事件以來最大的一次。這次震動,甚至大於法輪功事件給中國帶來的震盪。曾在普林斯頓大學當過教授的裴敏欣說,這次薩斯疫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的確也給中國帶來了一個機會,讓中國領導人能有一個窗口,進一步推行政治改革。但是,最近的一系列壓制媒體的動作,說明這個窗口正在關閉,或者說,甚至已經完全關上了。裴敏欣說,明顯的例子就是,胡錦濤的「七一」講話,讓大家原先的預測全部落空。裴敏欣說,這裡面得出的教訓是,對中國的新領導層,外界不可寄予過高的期望,共產黨的領導,往往並不一定要按照西方的牌理來出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