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看不懂的「被禁」與「解禁」
最近,兩部打著「解禁」招牌的電影突然現身碟片市場,著實讓我等只看電影而不明電影運作事理的「看客」又困惑了一回。一部是「被禁」七年、曾在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的《巫山雲雨》,另一部是同樣因「被禁」七年而名聲大噪的《大鴻米店》。兩部碟片的封面上都赫然印著男女裸體雜陳在一起的誘人招貼,可見即使是「解禁」,它們依然在以低俗的路線來增添自己奇貨可居的人氣。如果說被禁影片現身碟片市場還不是一件什麼怪事的話(如盜版碟片就經常走這條路線),那透過這種所謂的「解禁」來看中國電影的借「禁」還魂術時,就不免讓人覺得有點噁心了。
比如下面幾條消息就完全可以讓我們哭笑不得:據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張獻民蒐集整理的九十年代中國被禁電影名單,無論如何找不到《巫山雲雨》這部片名。也就是說,這部影片當年就通過了審查,並予以正式發行。但為何又稱此片為「禁片」呢?原來這是一種長期商業炒作的手段。該片當年投入市場後,波瀾不驚,沒有引起一點反響,於是某些人就藉助該片的妓女題材而放了這樣一條長線,果然,七年後,釣了不少的魚。
另據《中國電影報》6月12日報導,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有關人士稱,《大鴻米店》不存在被禁七年之說,該影片壓根兒就沒有被禁過!真是讓我們瞠目結舌呀。原來該片95年就通過了審查,投入市場後反應冷淡,而如今,買下該片版權的公司就是以「被禁」作為吸引觀眾的噱頭。
總算明白過來了,原來,這兩部片子換上一副面孔,蒙上地下電影的黑麵紗,套上三級片的黃色誘惑,完全是一種商業炒作。正如有人評價:在中國拍電影,都是藝術外的東西決定著電影的世界性聲音。是呀,當沒有藝術的時候,為影片精心策劃一下,搞一搞「行為藝術」也未必不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比如借「被禁」「解禁」就可以為死去的電影還出魂來。
只是我在想,電影畢竟不是巫術,中國的電影也不是只要幾個巫師、魔法師弄弄法術就可以發展好的,偶爾炒作一下,或許還有點新意,但要是認定這就是發展道路的話,我看中國電影的前途和「錢」途都是非常渺茫的。電影畢竟是一種藝術,即使是在市場化運作的今天,其藝術性也不能被其他因素所取代,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可以預見,中國電影只能繞著圈圈行走,根本就不會有什麼進步可言。再說,我們的電影是在按市場化的規律運作嗎?例如,這兩部影片當初推入市場的冷淡反應就說明瞭其「產品」並不受消費者歡迎,而後的系列炒作並不是在按市場化的規律來運作,而是以媚俗的醜態來吸引眼球。
最後順便問一句,電影被禁名單到底誰說了算?如果還有管理部門的話,那就希望職能部門不僅要早些站出來闢謠,而不要等到七年或更長的時間之後再搞轟動效果,更要積極向社會公布電影的審查結果,這也算得上是還我民眾以知情權--至少可以讓我們看懂「被禁」和「解禁」呀。
京華論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