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義:「胡溫體制」的百日陣痛
一場失控脫序的SARS疫情,導致兩岸三地遭逢空前災難,不過,原本不怎麼被外界看好的「胡溫體制」,在經歷中南海內部權力掣肘與國際輿論交相指責之後,似乎正在穩步邁出「第四代集體領導」的執政之路。「胡溫體制」成形即將屆滿百日。表面上,胡錦濤首次出訪順利,經濟持續發展;溫家寶的實習內閣就位,危機善後得宜,疫情基本控制,但在胡溫剛剛準備領航之際,因權力基礎並未鞏固,新舊領導體系仍處於尷尬磨合期,讓弱勢組合的「胡溫體制」著實渡過了驚濤駭浪的一百天。
由於江澤民堅持「新老交替不交槍」,緊握槍桿子的江澤民仍具有號令解放軍的影響力,雖非「垂廉聽政」,卻是「擁兵自重」。而江系要角在政治局常委會,各個位居要津,胡錦濤雖處優勢戰略位置,但對於來自江系人馬的掣肘與牽制,讓胡錦濤的行事決斷,不得不更加審慎拘謹。
SARS疫情引爆的不確定情勢,對胡錦濤原是一項危機,卻也是展現執政魄力的契機。在國際輿論指責北京疫情失控,輸出疫病的關頭,胡錦濤、溫家寶終於揮淚斬孟學農、張文康,這不僅在樹立責任政治的官威,更是「胡溫體制」揮別「江朱體制」,走向決策自主的政治儀式。
胡錦濤的執政危機不只來自冠狀病毒的威脅,更來自政治局常委會江系人馬的挑戰。出訪俄羅 斯、赴歐會晤布希前夕,「江主席」在常委會幕後運作,希望「胡主席」留在北京領導抗煞,並由曾慶紅副主席代為出訪,但「江主席之心,胡溫皆知」,最後胡錦濤拍板,「有動議,沒結論」,曾慶紅沒有機會分憂解勞。
不過,江系人馬奮戰不懈,再接再厲,繼續在政治局倡議,為有效防範流行性疫病對中國社會帶來的可能安全威脅,應緊急籌設類似國安機構的「危機管理委員會」,胡錦濤最後還是以缺乏具體計畫內容為由,不列入議程。面對一波波的權力衝擊、挑戰,「胡溫體制」基本穩住局面,而「江主席」在幕後意圖操控北京政局的難度也將愈來愈高。
中國時報在以國家主席身份首度出訪俄羅斯等國後,大陸網民紛紛批評胡錦濤的動作木訥、神情緊張,顯然「還沒有融入國際社會」。不過,如果知道胡錦濤出訪前夕面臨「曾慶紅有意取而代出訪」的挑戰,或有人期待分享危機管理的決策權,大概就可以體會胡錦濤為何笑不出來了。
(中國時報)
- 關鍵字搜索:
-
王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