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抗薩高層內幕:布希一通電話 中共七常委露面

抗薩初期累壞胡溫兩人,七常委不露面,四月二十六日布希一通電話後即全面亮相;曾慶紅提出成立緊急狀態委員會被胡錦濤否定,胡更制止搞新的宣傳三個代表運動。

五月二十六日,胡錦濤率團離開北京,開始了他擔任國家主席之後的第一次出訪。他將對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的第三次會議,在聖彼得堡舉行的建市三百週年慶典和在法國埃維昂舉行的南北領導人非正式對話會議。其間還要和美國總統布希、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舉行重要會晤。當晚CCTV的新聞聯播。播音員只播發了新華社有關的簡短電訊,而沒有畫面播放。這是因為三月二十八日「胡錦濤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已做出領導人出訪取消送迎儀式等有關規定」以及與之相關的新聞報導的改進意見。這兩項決定是胡溫體制建立後,力行新政的重大舉措,胡錦濤頭次出訪便身體力行,可以稱為乘新政之風低調西行。

胡錦濤出訪前,曾對外界透露他將自行隔離十天。這說明身臨疫區,領導全國與薩斯拚搏近兩個月的中國元首,至今也難以擺脫薩斯陰影。他親政之後遇到的阻力,不僅來自薩斯,也來自制度內的權力鬥爭,因此胡錦濤西行的步履是十分疲憊和沈重的。

*九常委出頭露面只見胡溫

當前中共官方和傳媒就臺灣拒絕接受大陸抗薩斯的援救物質,正批評陳水扁政府將薩斯泛政治化。而政治在大陸更是無處不在。自四月中旬,面對強大的國際社會的指責和壓力,北京停止淡化薩斯危機之後,抗薩斯在高層立刻演變為一場爭權奪利的激烈鬥爭。

胡錦濤於四月中旬第一個視察廣東疫區,據悉他走入廣州街頭,沒有任何防衛措施,更沒有清場,與此同時總理溫家寶也深入北京疫區,視察學校、社區、超市,開始了他們兩個人領導全國抗薩的獨腳戲或稱之「二人轉」。這一幕一直持續了半個來月,包括四月十七日、十八日胡錦濤在京舉行全國防治薩斯的政治局常委會、做出撤除張文康衛生部黨組書記、孟學農北京市委副書記、常委的重大決定。在傳媒上出頭露面的也是胡溫兩人。常委中的其他七個人銷聲匿跡。公眾根本不曉得他們在做甚麼事情。而擔任軍委主席,被人稱為「太上皇」的江澤民一直呆在疫情最輕的大上海,一言不發。舞台上有一個詞叫「晾臺」,意思是後臺該上臺的,側幕該配器的都不幹了,把已在台上的角色給晾在那了,就像晾乾菜一樣。四月上旬的北京政壇就是一個恰如其份的「晾臺」現象,被晾的是總書記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直到四月二十八日,香港報紙忍不住來了個大標題:「9-7等於2」質問政治局常委會怎麼就剩下兩個人?其餘的七個人到哪裡去了。

彷彿香港傳媒是把大掃帚,一下子就把七位常委掃出來了。四月二十九日中共政治局九人常委齊齊在傳媒亮相,個個深入抗薩第一線,而且還有軍委主席江澤民,他在上海批准全軍各大單位緊急抽調一千二百名醫護人員支援北京組建非典型肺炎收治定點醫院。

其實香港傳媒絕沒有那樣大的威力,真正有威力的是遠在大洋彼岸的布希總統。

*布希越洋電話攪動中國全局

緊急應對薩斯風暴。雙雙被江派勢力晾了臺的胡溫體制,四月份又雙雙得到法國和美國兩個西方大國的雪中送炭。一是法國總理拉法蘭不顧北京高峰疫情,應溫家寶邀請,訪問北京,拿走了十七億美元的定單,同時邀請國家元首胡錦濤參加在法國舉行的八國會議的南北領導人非正式會談;二是四月二十六日主國總統布希為感謝中國在朝鮮核危機問題上的合作,從華盛頓給胡錦濤打來越洋電話,特別讚揚中國領導人防治薩斯工作出色,表達美國願意提供幫助。小布希這個越洋電話好生了得,它不僅大大滿足了親美的中國領導層集體的虛榮心,而且好像為中國領導人頒發了一個功勞簿。惹得人人都想簿上有名。若說是布希的電話把「7十江」給招出來了,並不是言過其實 。不過中國的政治把戲,還得富於中國的特色。

*胡錦濤談三個代表給面子不樹敵

新華社報導:四月二十八日,胡錦濤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研究在全黨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等工作。「等工作」就是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經濟建設。世界和中國看到新華社的報導幾乎都嚇了一跳 ,以為中國又要以傳統的政治運動來轉移和干擾防治非典的大局,但是國內一位著名的自由派思想家對此卻有很不錯的評價。:他認為江派讓學「三個代表」胡溫就學,這是「給面子」的做法,給足面子,大家也都露面了。這位著名學者認為,胡溫的政治作風是一不樹敵,這與他們長期在石頭縫中成長的政治經歷有關。他敵為我所用,要比過去搞路線鬥爭要好得多。節骨眼上不生事,也比任其搗亂強得多。

但胡錦濤給面子也是有度的,不能任其蹬鼻子上瞼。據悉政治局會議上,有人提出報紙要搞新一輪「三個代表」的宣傳,被胡制止。正因此胡溫體制在抗薩的大局中一直佔著上風,餘下七人得分實在有限。

七人露面之後,曾慶紅選擇改為非典醫院的中日醫院接收病人之前去視察,順便又視察了二OOO年胡錦濤作為國家副主席時視察過的和平街社區,曾慶紅到居委會只不過呆了三、五分鐘,卻是警衛便衣林立。該居委會為此頭一天一直精心準備到晚上十一點。最有意思的是曾慶紅走了,一群踢毽子、打太極拳的老頭、老太太也是他帶來的便衣警察,真正的社區居民就和他沒照上面。

*政治局會議集體決定公布潛艇事件

四月二十八日的政治局會議,還討論了361潛艇失事,決定公布也是集體意見,當然
得到軍委主席江澤民的同意。這是中共自執政以來,首次公布的軍事事故,這也是隱瞞薩斯疫情,遭到國人怨恨,國際抨擊之後,不得不採取的務實態度。

新華社五月二日的電文說:「據海軍提供消息,近日,我海軍一艘常規動力潛艇在內長山以東我領海進行訓練時,因機械故障失事,艇上七十名官兵不幸全部遇難。」

據消息人士透露,361潛艇究竟是四月幾日失事,至今不清楚,因為發生事故後,基地根本不知道,是兩名從魚雷發射管逃生的士兵死亡後被漁民發現,報告給基地才開始組織救撈的。據軍方鑑定潛艇機械完好,應是人為事故。國際上對編製為五十五人的潛艇為何承載七十人發生疑問,中方解釋為有軍事教員參加執行教學任務。據悉遇難人數還不止七十人而是七十八人。主要是旅順基地與軍隊首長有關係的司機、警衛員、炊事員,為掙二千多元的出海費擠進來的。

旅順基地所屬的北海艦隊司令去年曾乘艦隊出訪多國,長達半年,原有望提升海軍司令,目前因361失事而告吹。而擔任軍委主席的江澤民,除了從躲避薩斯的上海出來一趟,去了旅順,灑下幾滴淚水,一切都無妨。上海一直是江澤民的安樂窩,十屆人大卸任國家主席之前,還從國庫撥給上海一千多個億,朱鎔基也給一些部委撥了幾百個億,以至目前面對薩斯,江南六省水災,新疆蟲災,一百三十億紡織品訂單流向印度的新政府,捉襟見肘,苦不堪言 。

*曾慶紅提成立緊急狀態委員會

七常委露面之後,央視立即製作了胡錦濤打頭,羅干收尾九常委分頭視察抗薩第一線的畫面作為新聞聯播每晚必播的專題,以體現中央領導集體對防治薩斯的共同領導,獨獨缺了全國抗非典的總指揮副總理兼衛生部長吳儀。

有消息說五月初,曾慶紅在政治局常委會上提出成立全國緊急狀態委員會,統領黨、政、軍、經濟和防治薩斯,被胡錦濤否決。隨後這個提案又拿到人大常委會,目前正經人大討論,想通過人大解決。

*北京薩斯真實數字旁人堪憂

評論家認為,如果這一提案得以通過,那此次出訪歐亞的很可能是國家副主席曾慶紅代勞了。因為在薩斯疫情未解除緊急狀態時,該委員會有權要求國家主席留守應付全國的緊急狀態。

進入五月,北京薩斯新增患者的人數在急驟下降,終於下降到個位數,送走了胡主席出訪。北京代市長王歧山說,每天的數字都是他和劉淇書記審查簽字上報給國務院溫家寶總理的。有消息說,一天溫家寶總理著急得說了一句:「數字怎麼還不降啊!」第二天數字就下降很多,恰好合資的松下企業是日發病者有十六人,只給報了八人。松下企業提出質疑,第二天數字又有了反彈,當時北京薩斯疫情仍然緊張。北京化工大學的一位體育教師五月二十三日還給學生上課,二十四日發高燒,二十五日就病死在醫院。也就是胡主席出訪的前一天。死者的妻子已同意對屍體進行病理解剖,確診是非典,北京化工大學立即又隔離了一百多名。也是在五月下旬,一輛公共汽車上,發現一名高燒病人,連續暈倒了兩次,被送往醫院做薩斯診斷,同樣需要隔離檢查的全車乘客都跑了個精光。傳染源不能完全隔絕,人口流動增大,是北京當前防疫最嚴重的疏漏。

*中南海有幾十人被隔離

北京輸入薩斯的時間和患者人數至今還是個謎。有說當四月三日張文康稱北京只有十二例輸入病例,死亡三人時,北京一級以上一百六十一所醫院(包括軍隊)已收治薩斯病人多達二千人。包括中南海裡也有幾十人被隔離,其中有陳雲遺孀於若木,因保姆患非典,她和兒子陳元都被隔離觀察。中信公司一位副總患非典,高幹子弟王軍也被隔離。而九十三歲的前空軍副司令、中將鄺任農也是患非典去世的,訃告上只說他患慢性疾病。北京協和醫院已變成專門收治司局級以上高幹的非典醫院。北京各軍兵種制定十分嚴格的紀律,基層若哪個單位出現非典,哪個單位領導統統撤職,從頭撤到尾。軍人一律不准私自外出,且違反者要在禁閉室關十二天禁閉。

五月中旬《二十一世紀報導》和《中國青年報》對北京第一例輸入性薩斯患者山西女珠寶商人二十七歲的於某作了報導,稱她和父母三人三月四日住進三O一醫院,第二天轉人全軍最著名的傳染病院三O二醫院。但有說早于于某人的是一位湖北開煤礦的女老闆,此人發財後到廣東炒房地產,染上薩斯,此人不太信任廣東醫院,因和北京三O一醫院朱姓院長有交情,就給朱院長打了個長途電話求診,朱院長立刻同意,她到北京治病,還派自己的司機到飛機場去接機。女老闆住進三O一之後,院長的司機也發了病,醫護人員也病倒四個。這時三O一才覺得不對勁,沒有說清病情就給三O二打電話要轉一個病人。此病人轉到三O二一下子又放倒十四名醫護人員,包括用病人血清給自己注射試驗的姜素樁教授。

當前大陸傳媒對廣東第一例薩斯和北京第一例薩斯的報導時間均比社會流傳和網上揭示的要晚二十天,個中緣由也十分耐人尋味。

轉載自2003年6月開放雜誌

本文留言

作者劉彤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