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松: 巨額債務戳穿中國經濟神話

據北京當局公布,今年1至4月,中國財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29.9%,財政收入淨增1670億。似乎成績巨大。然而,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卻發出警告,指出:中國直接隱性債務已經高達近2500億人民幣。去年,中國公開的年度赤字是3198億,直接隱性債務則達到2477億。

眼下,表面上,財政收入呈現較快增長,實際上,這些增長的收入,已經隱含了政府的應支款項,比如,巨額的出口退稅欠款,遲早需償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上述警告,建立在該組織針對全球通貨緊縮的系統研究之上,中國,被列為通貨緊縮的典型國家。IMF對中國的這番警告,被稱為「紅色警報」。

事實上,自稱「一枝獨秀」的中國經濟,已經連續十幾年陷入通貨緊縮的尷尬境地。這要追溯到1992年年底,當時,當局開始「治理整頓」據稱是「過熱的」宏觀經濟,這一「治理」和「整頓」,顯然「治」過了頭,「整」過了界,國民經濟被導入另一個極端:生產蕭條,消費冷淡,通貨滯脹,物價下滑或久持低位。

目前,支撐著這個國家表面繁榮的,無外乎兩大支柱:一是外資,二是內債。

在引進外資方面,中國一直名列前茅,去年,逢源於國際「反恐」形勢,外資轉向,中國引入外資更是躍居全球首位,高達527億美元。外資,早已成為中國經濟的牽引機和強心劑,須臾離開不得。

為了刺激內需,繼續人為製造國民經濟的表面繁榮,當局連續六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或「擴張的財政政策」,對內大肆舉債,今年仍增發國債1400億,規模接近去年的1500億。這一政策收效甚微,卻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硬著頭皮將債務「擴張」下去。

況且,那麼多的「世紀工程」,都鋪開了攤子,等著為當局樹碑立傳:三峽大壩,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哪一項,都是花錢如流水。

國家債務因此急劇升高,如果把國債、銀行壞帳、和城鎮職工養老金等債務加在一起,國家債務總額已經高達1.1萬億美元,相當於當前中國全年的國民生產總值。也就是說,讓全中國人民不吃不喝不消耗一整年,也難以償還。這一巨額債務,足以戳穿中國經濟「一枝獨秀」的神話。

(自由亞洲電臺)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