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報:中國沉船撈起的寶物引發糾紛

(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六日專電)紐約時報今天報導,在一名美國越戰老兵鍥而不舍主持下,從菲律賓外海撈起的一萬多件古代陶瓷器,大開專家的眼界,可能製造好些百萬富翁,但也引起不同觀點的專業人士之間的糾紛。

這名美國老兵叫做葛雷可(Phil Greco),他花了六、七年的工夫,請菲律賓民答那峨等地附近的土著和潛水專家,打撈出一批批年代在五百年到兩千年前的中國陶瓷器,從最小的藥粉罐到極大的花瓶,各型各色應有盡有,幾位有機會目睹的專家,無不嘆為觀止。

這些考古寶物,先運到洛杉磯近郊,後來分批裝運到東部的新澤西州,存放在一個倉庫裡,準備九月在紐約曼哈頓東邊的格恩西(Guernsey's)拍賣場公開標售。

葛雷可純粹從生意人角度看待這件撈寶事業,認為將本求利乃天經地義,可是古物保存家漢米爾頓(DonnyHamilton)批評葛氏僅打撈「有市場價值的物件」的做法,說他忽略了其他材料,考古學家無從根據這些較無市價的材料研判船上的人的生活情形--吃什麼、玩什麼、帶什麼武器等等。

漢米爾頓是德州A&M大學海事考古研究所所長。他認為,如果打撈方法更妥善些,學界可以得知更多的有關資訊,例如,如果順便撈起金屬物件和有機物品,這些才是更值得長期保存的東西。當然,他知道要這麼做,成本會更高,時間也要更多。

葛雷可說,如果要符合考古學家的願望,他永遠都沒辦法把這些沉沒在兩百八十英尺深的黑暗海底珊瑚礁的古物打撈起來,「這是不可能的,工作太重了,要我們貫穿中國藝術和歷史兩千年的歷史。」

他說,沉船可能是正要抵達中國在菲律賓的貿易站,或正要前往印尼的商船,根據專家的說法,暴風雨、海盜和無能都可能是船隻沉沒在菲律賓外海的原因。

國家地理雜誌資深攝影家克瑞斯托夫(EmoryKirstof)說,像他服務的雜誌不太願意為葛雷可的撈寶計畫作特寫報導,就是因為怕予人「看輕考古,贊同盜寶」的印象。葛雷可請了律師保護他的「產權」,他答應在菲律賓的工作夥伴,要讓他們成為「當地貨幣的百萬富翁」,他說,「我說到做到。」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