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沙斯背後的社會危機

香港馬會昨天舉行招聘會,到場排隊的人首尾相接,巍巍壯觀。

  中國今年第一季的失業率上升,並繼續呈上升趨勢。往年5月份的畢業生「就業簽約高峰」,今年卻沒有出現。能否將城鎮失業率控制在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4.5%以內,還是個未知數。

  不僅如此,在全球其他受沙斯疫情影響的國家和地區,裁員、停工、減薪等措施也紛紛出臺。

  恐怖主義威脅和經濟衰退已使全球就業市場遭受了巨大的衝擊,沙斯疫情的爆發無疑是「雪上加霜」,尤其是東亞重災區,沙斯危機對就業市場產生的不利影響已經凸顯出來,失業已成為各國政府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失業問題關乎民生大計,若處理不當,有可能釀成大規模的社會動盪、社會失控和社會抗議。

  從這個角度說,沙斯問題不僅是一場公共衛生危機,它已經演變成為非傳統的重大社會、政治、安全與國際關係問題,它所造成的一些深層次影響在短期內還未全部顯現出來。

  實際上,公共衛生危機本身便構成了嚴重的社會危機,一個社會的「死穴」往往藉助於這個載體暴露出來,而社會危機又有可能引發更深層次的政治危機。因此,能否將沙斯對於社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才是衡量這場戰役成敗的關鍵指標。

  目前,人們雖已切身感受到沙斯帶來的一些顯性影響,但這個「潘多拉」魔盒至今還沒有完全打開,「殺傷力」究竟有多大,還沒結論。

  與過去相比,現代社會的經濟聯繫複雜,信息發達,經濟與社會生活敏感,一有風吹草動,牽一髮而動全身。現代人要想在危機中求生存,只有在「痛」還未「定」之前「思痛」,才能防患於未然。


(聯合早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