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不要對中國的「公開」政策過於樂觀 文章表示不要為中國官方的花言巧語迷惑

金融時報5月6日發表Minxin Pei的文章「不要對中國的「公開」政策屏息以待「(Don't hold your breath for openness in China)。

文章說,北京在對待SARS危機上政策的突然轉變讓人們看到了一點希望,它可能預示著未來更大步伐的政治公開化。從張、孟的被撤職,到胡、溫的公開政策,從新聞報紙公開對增強政府責任感和可信任度的呼籲,到嚴密控制的英特網聊天室裡隱含的對政府處理危機的批評得到默許。在表面上,這種樂觀看法似乎是有道理的。在上週的潛艇事件70名官兵遇難,這種公開透明程度達到了頂峰。這一系列變化讓人們驚訝,難道中國傳統的隱瞞模式終於被突破了嗎?

如果有這種預期的話,那很可能是不成熟的看法。儘管政府的政策反映看上去是果斷的和重實效的, 但從中共黨內傳出的政治訊消則是令人憂慮的。

儘管政府花言巧語說要如何坦率公開,但在對SARS如何報導上還在嚴密控制著。最明顯的一個措施,就是任命了一個壓制媒體對廣東疫情報導的官僚為中國最開放的報紙<<南方週末>>的主編。這一行動突顯了政府決心保持對新聞輿論嚴格控制的決心。

文章指出,一方面,政府不允許任何對隱瞞疫情而導致情況嚴重的公開披露,另一方面官方輿論把中共裝扮成一個揭露這場災難的中流砥柱。一個驚人的公開做秀,就是有30名在廣州救治療SARS病人的醫生和護士在「五一」舉行的一個儀式上被批准入黨。政府還花言巧語地說對SARS的戰鬥是一場考驗民族精神的戰鬥--這明顯是為了轉移人民注意力,讓人民忽視政府的早期明顯失誤。

更無法解釋的是,中共還在堅持以所謂的「三個代表」來指導對SARS的戰鬥。這樣做的理論出發點是要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但實際上,這完全與所面對的緊迫的公眾健康危脅無關。 由於「三個代表」是由前任黨主席江澤民提出來的,而他還依然把持著中央軍委主席的重要位置,人們懷疑在中國的領導者中,佔主導地位的思想還是對權力的考慮,而不是公共政策是否有效。

但是來自北京的混亂的不同政治音調中,並不排除存在改變的可能性。在過去,大的事件之後總是有領導層和政策的變革。在SARS事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其持續時間。如果疫情持續到秋天的話,在最高領導階層的更多變革是非常有可能的。

文章認為,實際上,即使中國成功地控制了傳染,這場災難也會打破新一代領導人的政治計畫,並公開顯示出整個制度的失敗。在政治集團內部正在形成一種緊張氣氛,就是誰應該對SARS負責。江氏人馬看來非常害怕胡、溫通過迅速控制SARS疫情而增強其勢力。一場高層的爭奪戰可能會比預期的更快地爆發。

政權內部的分化可能會導致一場真正的公開變革。如果這真的發生的話,中國應該為它戰勝了另外一場SARS病而歡呼--「獨裁統治集團僵化綜合症」(sclerotic authoritarian regime syndrome,縮寫同樣為「SARS」)。

(大紀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