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一梟:給胡錦濤當老師 「關於政治改革的十大系列建言」序
"帝王師"的觀念最早見於《搜神記卷八》:"呂望釣於渭陽。文王出遊獵,佔曰:今曰獵得一狩,非龍,非螭,非熊,非羆。合得帝王師",儒家老祖孔子二祖孟子以帝王師身份週旋於諸侯間,將此觀念身體力行之,孔子更是贏得了"百朝文官祖,歷代帝王師"的不朽美譽。此觀念表達了這樣一種人生理想:既是君主的臣下,又是君主的導師,既輔佐君主建功立業,又維護人格與道的尊嚴。廟堂講學,為帝王師,是中國士大夫的古老傳統,也是中外文人普遍的最高理想。如張志揚君所說,"有兩種哲人,一種是要做"帝王師"的哲人,施特勞斯的政治哲學就是沿著這條尼採、柏拉圖的路線解釋蘇格拉底的。此外,肯定還有一種哲人,即真正出離此之上,對他們(帝王與帝王師、先知)做批判性沉思的哲人"(《中國現代哲學面臨的選擇》)。
在封建時代,文化傳統對帝王們畢竟有個隱隱約約的規範。皇權統治能延續二千多年,與此有一定關係。在政治氛圍相對正常的朝代,帝王們知道,自己雖然至尊無上,也要善於納諫、受得批評,不然,"天命"是會轉移的。英明些的還知道與勇於直言的有識之士共理國事,於是,歷史上便湧現了伊尹、姜尚、管仲、蘇秦、張儀、張良、範曾、孔明、魏徵等"帝王師",在輔助君王的同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尤其是《三國演義》中的孔明,作為一個藝術形象,堪稱是帝王師的典型。
不過,隨著封建專制的強化,在現實政治中,這種理想越來越成為一種自欺自慰的迷思夢想,成為文人的剃頭攤子一頭熱了。乾隆有一次痛斥紀昀:"朕以汝文學尚優,故使領四庫書館,實不過倡優畜之,汝何敢妄談國事!",這番高論堪稱"帝王師"問題最權威的論述。
到共產黨時代,中華文化傳統被打倒砸爛又踏上一萬隻腳,"帝王"換成主席書記,卻更成了神壇上永遠偉大光榮正確的神聖,任何人只有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的份,誰敢為之師、斥其誤?
老梟偏不信邪,從小立下大志,當官就要當國家主席,當老師就要噹噹代帝王師。曾有網上網下不少小知大知,要求拜我為師,皆以"只開風氣不為師"拒之,其實是沒遇見合適的學生。所謂合適的學生,指的就是他要有帝王或類帝王的身份。
本當學諸葛之亮,隱居隴中,端起架子等劉備來三顧。然而鬍子都等白了,登門拜訪的儘是些憤青和漢奸。眼看華年老去,機會未來。當今"主上"雖初登大寶,百業待興,要他主動拜師,似乎也不現實。罷罷罷,且放下架子打個大折把自己賤賣掉算啦:這就毛遂自薦,給胡錦濤同志當個山中老師。呵呵,哈哈。
共產黨前幾代主席書記與封建帝王相比,只有更僵化、更封建。因此,許多封建王朝還能維持百十年的盛世、上百數百年的歷史,而我黨只維持了五十幾年,便已千瘡百孔、天怒人怨!但願錦濤同志能不負老梟一片苦心,"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認清大勢,內順民心輿情、外順應世界潮流,真正以"新三民主義"自勉,挽民心於盡失、挽狂瀾於既倒,為我千年古國開一永久太平的新局"(拙文《為錦濤叫聲好,為祖國使把勁》)。
2003、4、21
註:關於政治改革的系列十大建言"的內容,擬就修憲、三農、選舉、對臺、陽光法、司法獨立等十大問題進行闡述,重點指出有關問題亟待改革的必要性,並提出怎樣改革的指導性、原則性意見。建言在《民主論壇》陸續發表。
新世紀: http://www.ncn.org/
- 關鍵字搜索:
-
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