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稱孫中山為國父的經過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悼念文章佈滿各地大小報章。有個叫盧紹稷者,發表了《東西兩國父》一文,倡言應尊中山先生為「國父」:華盛頓血戰七年,贏得美國獨立,被美國民眾尊為國父。孫中山與華盛頓同為革命領袖,華盛頓為獨立而爭,先生為三民主義而鬥,四十年如一日,幾死者十餘次,其精神、毅力、功績,較之華盛頓有過之而無不及,理所當然應尊為國父。自3月20日起,各界民眾在社稷壇公祭孫中山先生,輓聯無數,堂廡皆滿。其中《民國週報》全體同人的輓聯云:
國父雲亡,白叟黃童齊下淚;
邦人多難,淒風慘雨浩傷情。
聯中亦以「國父」尊中山先生。
孫中山先生革命一生,推翻清廷、締造民國,深受四萬萬同胞愛戴敬仰,其事千古,其人千古。盧紹稷的文章和《民國週報》的輓聯,尊之為「國父」道出了全國各界民眾的共同心聲,故而倡導伊始,響應甚廣,報刊文章、朝野名人講話,以「國父」尊中山先生者屢見不鮮。
國民黨中央於1940年3月21日由中央常務委員會作出決議:中央以總理孫先生倡導革命,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萬世,凡在國民,報本追遠,宜表尊崇,爰經常務委員會一致決議,尊稱總理為國父。
3月29日,政府佈告全國:國民黨總理孫先生,尊稱國父,業經中常委一致決議,通令遵行。
由此可知孫中山先生的「國父」之尊,經歷了由民間首創到政府明令的過程,即先由民眾自發尊稱,各界響應漸臻流行,以後方由國民黨中央作出決議,政府通令一體遵行。
- 關鍵字搜索:
-
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