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社論:伊戰和SARS敲響北京經濟安全的警鐘
中國大陸的經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和主動加大開放度的努力下,已經不可逆轉地在融入國際經濟中。不論主動開放還是被動融入,自然都會利弊互現,既可能獲得重大的利益,也可付出相應的代價。最近遠在中東的伊拉克戰爭,近在國內又波及全球的SARS之災,為北京敲響兩記經濟安全的警鐘。北京的智囊人士向中共高層的建言,主流意見是伊拉克戰爭如以目前的進度,不致對中國大陸經濟有根本性影響,只有長時間拖延,才會拖慢全球經濟也影響中國大陸經濟。但事實上伊戰對中國大陸經濟的影響已經顯現,作為亞洲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作為製造業高速成長的國家,伊戰帶來的國際石油市場波動,已影響到中國大陸的工業,有人說連山西的焦炭價,也受到油價波動影響。而中國大陸的紡織品業、制鞋業、機電貿易、糧食和食品出口、海運業等等,都已受到程度不同的影響,一部分加工工廠報稱在沒有訂單的情況下,已瀕於倒閉邊緣。
近期由廣東而香港,擴展至北京以及大陸多個省市而全球多個地方的SARS之災,不僅對大陸人民的健康帶來威脅,也不僅讓人對大陸政府處置危機的能力產生疑問,更直接給大陸經濟造成相當的損害。
最初當局認為SARS可能是暫時的疫病,發病的地區也是局部的,不用大驚小怪;但最終當局才低頭,被迫體認到,這一高度傳染的疫病,已可能打擊到中國大陸的旅遊觀光、民航、會展、飲食零售等多個行業。由於對外開放度的加大,也由於經濟對外依存度的加大,將直接間接地影響到更廣泛的行業。
伊拉克戰爭終將結束,SARS之災也可以努力消滅,但隨著戰後國際戰略格局的改寫,國際經濟格局也可能發生重大的變化,而一場波及全球的疫病,也可能打擊人們的信心,帶來經濟行為模式的變化。
令人警醒的是,中國大陸經濟的兩個重大的推動力,一是外商投資的大面積流入,令中國大陸成為世界上利用外資最多的國家,推動經濟快速發展,今年外資流入可能相對地放緩;二是進出口高強度的加速成長,一直對GDP給予強有力貢獻,但今年進出口增長都會很艱難。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大陸經濟要保持穩定的高速成長,將有沈重的壓力。
可以預料到的戰爭,和未曾預料到的疫病,都敲響了中國大陸經濟安全的警鐘,令人更深刻地體會到,全球經濟是變數重重,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不可能永遠一枝獨秀,更重要的是,經濟安全在擴大開放度的同時,已非銅牆鐵壁,而需付出更多未雨綢繆的努力。這種努力自然有很多方向,其中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發展經濟中的自主性機制,是為強身;加快經濟體制中的金融體制、市場體制等乃至政治體制的改革,減少體制性的制約和弊端,是為健體;積極面對並消除戰爭和疫病不利影響,擴大內部需求的自主成長能力,擴大高增值產業的發展,擴大吸引世界製造業向中國大陸的繼續轉移,是為扶正祛邪。這當是伊拉克戰爭和SARS之災,北京經濟安全敲響的警鐘聲下,應有的反思。(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