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度放棄武力攻臺的歷史秘辛
最近,中共解密了一批文件。儘管這批文件的數量和範圍都十 分有限,但是,人們還是能夠從中瞭解一些歷史的原貌。這批 解密的文件以五○年代「未發生的事情」為主,發生過的事情 的真相則仍被鎖在保險櫃中。在「未發生的事情」中,以中共為何放棄了武力攻臺計畫最為引人注意。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
「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這是大陸三十歲以上的人耳熟能詳的一句革命口號,在六、七十年代還有一首以此為曲名、且被 廣為傳唱的歌曲。這個口號和歌曲直到葉劍英發表「葉九條」 講話後才銷聲匿跡。
當然,當時喊口號和唱歌曲的人大多屬於無所「用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創造這個口號的人卻絕非無所「用意」。今天看來,這句口號最大的功用是表達了中共領導人對在一九五 ○年不得不放棄武力攻臺計畫的一種難以言表的遺憾,不斷灌進他們耳朵裡的「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的歌曲,可能也在某種程度上排解了他們因為臺灣遲遲沒有被「解放」而產生的焦慮。
據中共最新解密的文件披露,中共在一九四九年四月,即在「 共軍」剛剛跨過長江天塹、蔣介石撤退到臺灣立足還未穩的時候,就已決定以武力攻佔臺灣。當時,中共尚未徹底「解放」大陸南方各省,但是,由於蔣介石和「國軍」已部分撤退到臺 灣,使得中共作戰參謀部門開始籌劃「解放」臺灣的軍事計畫 。正是在一九四九年四月,毛澤東在「共軍」佔領「蔣家王朝 」的首都南京後所寫的一首詞中云:「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以往中共對這句話的解釋是,中共不能和蔣介石「劃江分治」,而如果按照解密文件的描述,那麼,這句話 的解釋就應該是,中共不僅不能和蔣介石「劃江分治」,同時也不能與其「隔海分治」。
一九四九年十月下旬和十一月初,中共在渡海奪取金門和浙江 沿海島嶼的作戰中「損失慘重」(文件語)。至此,中共作戰指 揮部門始知「渡江」與「渡海」不是一個概念。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放下了他那農民式的自尊,把對曾支持過「劃江分治 」的斯大林的不滿暫時放諸腦後,在一九四九年底赴莫斯科, 去了他一生中唯一去過的「外國」。在蘇聯,毛澤東向斯大林 和盤托出了中共奪取臺灣的計畫,想因此得到蘇聯的海空軍事 支持。毛澤東此行的主要目的就在於此,不過,在以前所有中共文件和有關人員的回憶文章中,對此均未有絲毫的披露。
劉少奇訪蘇投石問路
毛澤東放下了「架子」,「屈尊」到莫斯科(另有已公開的文件 稱其因斯大林考慮「援助」的時間過長而「發了火」),並且與 斯大林「盡釋前嫌」,都表明瞭其「一定要解放臺灣」的決心 。
一九四九年四月,在「解放軍」跨過長江的同時,其參謀部門 已經在做跨海作戰的預案。由於共軍過江順利,進攻似摧枯拉朽,使毛澤東對渡海作戰的前景充滿了自信。毛澤東相信,以 「小米加步槍」和漁船能夠渡過長江打敗「老蔣」,就一定能 夠以同樣的方式渡過臺灣海峽,解放臺灣。依毛澤東的設想, 如果把是時已經能夠初具雛形的空軍派上用場,則渡海作戰「 把握更大」。不過,毛澤東知道,要想解放臺灣,沒有蘇聯的支持是不行的。於是,一九四九年七月,他派當時已成為中共第二號人物的劉少奇密訪莫斯科,向蘇聯提出軍事援助的問題。 在劉少奇出發前,中共政治局討論了是否提出和以什麼方式向 蘇聯提出軍事援助的問題。由於中共認為斯大林在共軍渡江「 統一中國」的問題上態度曖昧,因此估計到請蘇聯海空軍援助 進攻臺灣的要求很有可能會吃「閉門羹」。在這種情況下,此 次政治局會議決定,由劉少奇在其給斯大林的信中,先試探提出援助的問題,如果不成,至少也要使斯大林在此問題上不要 像其在渡江作戰問題上那樣態度曖昧。同時,會議還決定在國 內加緊渡海作戰的前期準備工作,為此,還以中共政治局的名義作出了《關於必須立即開始準備進攻臺灣的技術條件的建議 》。
出乎劉少奇和中共政治局意料的是,斯大林非常客氣地接待了 劉少奇一行,並且委婉地檢討了其在中共渡江作戰問題上的態度,表現了其對毛澤東讚許的姿態。
解放臺灣不能靠漁船
看到氣氛適宜,劉少奇不失時機地向斯大林說明瞭中共準備在 一九五○年進攻臺灣的軍事計畫,要求蘇聯在中共渡海作戰之 前向中共提供兩百架作戰飛機,並代為培訓飛行員和地面指揮人員。對此,斯大林非常痛快地予以同意,在此之後,劉少奇又根據中共政治局的指示,進一步向斯大林提出了請蘇聯海空 軍在中共渡海作戰時給予援助的要求。對這一要求,斯大林以 怕引起美國介入,並因此引發美蘇大戰為由予以婉拒。
對劉少奇的莫斯科之行,中共認為已達到了目的,並且超出了中共預期的目標。但是,中共軍隊在金門等島嶼作戰的慘敗,使共軍進攻臺灣的計畫變得毫無用處。此時,毛澤東意識到, 要想「解放」臺灣,再靠漁船是不行了,「技術條件」在「解 放」臺灣的作戰中有著「極端的必要性」。
中共軍隊在沿海作戰失利一個月後,毛澤東來到了蘇聯。在十 二月十六日毛澤東第一次見到斯大林時,他就迫不及待地向史 達林提出劉少奇曾提出過的請蘇聯海空軍出動協助共軍進攻臺灣的問題。毛澤東說,「國民黨的支持者在臺灣建立了一個海 空軍基地,海軍和空軍的缺乏,使人民解放軍佔領這個島嶼更加困難。考慮到這種情況,我們的一些將領一直在提議,請蘇聯援助,比如可以派志願飛行人員或秘密軍事特遣艦隊協助奪取臺灣。」
礙於毛澤東的「面子」,斯大林沒有像拒絕劉少奇那樣一口回絕,表示:「這樣的援助不是沒有可能的,本來是應當考慮這樣做的,問題是不能給美國一個干涉的藉口。如果是指揮人員或軍事教員,我們隨時都可以派給你們,但其它的形式還需要考慮。」斯大林再三提請毛澤東注意,如果蘇聯的軍事人員、 即使是志願人員被發現出現在中國內戰中,那麼,蘇聯將承擔破壞《雅爾塔協議》的責任,而打破美、蘇、英三國對遠東政 治格局所作的承諾,因此與美國在遠東發生直接的衝突,未必是明智的。出於此種考慮,斯大林甚至對是否廢除蘇聯與國民 黨政府簽訂的舊中蘇條約猶豫不決。也許是為了消除毛澤東的 不滿,斯大林為毛澤東「出謀劃策」,建議其以「更策略的方 式」「解放」臺灣。他提出,可以先向臺灣地區空投滲透人員 ,組織當地民眾暴動,然後再裡應外合奪取臺灣。
蘇聯同意中共要求
毛澤東對斯大林的建議並不感興趣。由於斯大林對毛澤東的請 求沒有明確表示拒絕,毛澤東就一直在蘇聯住了下來,「靜候佳音」。然而,斯大林還是不明確表態。毛澤東為此曾大發雷霆。就在毛澤東就要掃興而歸的時候,斯大林突然改變了態度,幾乎全部滿足了毛澤東的各項要求。
促使斯大林轉變態度的是美國總統杜魯門在一九五○年一月五日發表的聲明,以及國務卿艾奇遜在十二日發表的講話。他們在聲明和講話中表示,「美國目前無意在臺灣獲取特別權利或 特權,或建立軍事基地。」宣稱美國的安全線既不包括臺灣,也不包括南韓,美國不會為了保護這些地方而採取直接的軍事行動。
斯大林在獲悉這些聲明和講話後,認為美國由於中共在中國大 陸的勝利,已經放棄了《雅爾塔協議》所劃定的其在遠東的勢力範圍。為此,斯大林迅速作出決定,廢除與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簽訂的所有條約,與中共簽訂了政治、經濟、科技等一系列協議。最重要的是,斯大林終於同意對毛澤東在適當時機「 解放」臺灣的方案進行「必要的準備」。為此,斯大林決定把 蘇聯給中共三億美元貸款的一半用來購買進攻臺灣所必需的海 軍裝備。儘管斯大林最後仍沒有同意派蘇聯的飛機和軍艦參與進攻臺灣,但是,在毛澤東看來,有了蘇聯的軍事裝備和軍事 顧問就已經足夠了。 在此基礎上,中共作戰部門在蘇聯顧問人員的幫助下,根據中共新添置的武器裝備和軍隊的訓練情況,重新制定了進攻臺灣的軍事計畫。在統一長江以南地區以後,中共在一九五○年軍 事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解放臺灣」。圍繞這一任務,中共的 空軍和海軍迅速地組建起來,蘇聯顧問出現在中共作戰部隊中 。半路殺出「程咬金」毛澤東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的「解放臺灣」的計畫會斷送在韓戰中。
就在中共渡過長江,且已決定渡海「解放」臺灣的同時,北韓共產黨領導人金日成也正在謀劃著統一朝鮮的「偉業」。一九四九年三月,金日成訪問莫斯科;四月,蘇共建議中共將「解 放軍」中的朝鮮族官兵編入北韓軍隊;五月,金日成的特使秘 密拜訪了已駐進北平香山「雙清」別墅中的毛澤東,向毛澤東 轉達了金日成關於北韓與南韓誓不兩立的意願,請求毛澤東在兵員上給予幫助。
毛澤東向來使強調,金日成應當堅定不移地爭取實現統一朝鮮 的目標,但現時的國際形勢還不利,剛剛跨過長江的中共還不 可能大規模地支持北韓。然而,毛澤東卻贊成北韓有關衝突「 不可避免」的看法,表示,「對你們來講,持久戰是不利的, 因為到時候即使美國不干涉,也會唆使日本向南朝鮮提供援助 。」
正是在「雙清」別墅,北韓人得到了尚未「安頓」妥當的毛澤 東信誓旦旦的保證:一旦情況需要,中共將派兵與北韓軍隊「 併肩作戰」。毛澤東還當即承諾,在東北的兩個朝鮮族師可以立即編入北韓軍隊,待中共「解放」中國的戰爭告一段落,共軍中的其它朝鮮族官兵都可以編入北韓軍隊。
在北韓密使訪問北平的同一月,蘇聯人幫助北韓軍隊實現了機械化。九月,蘇聯把包括航空武器在內的大批重型裝備運抵北韓,此時,北韓軍隊人數已迅速膨脹到九萬人。在這種情況下,金日成提出了進攻南韓的軍事計畫,並通過蘇聯駐北韓大使 向莫斯科請求批准這一計畫。當時的蘇聯駐北韓大使向國內報告說,金日成認為,如果國際形勢允許,「他們能夠在兩個星期之內佔領南朝鮮,最多是兩個月。」
斯大林準備幫助北韓
九月,斯大林在接到劉少奇關於中共意欲在一九五○年「解放 」臺灣的軍事計畫的兩個月後,又接到了北韓人發動軍事進攻 的請求,對此,他十分明確地表示了拒絕:「美國在中國失敗之後,可能會比在中國更加直接地干預朝鮮事務」,而一旦形成戰爭對峙局面,「就給美國提供了在各方面干涉朝鮮事務的理由。」
斯大林最擔心的莫過於美國對遠東的干預可能會引起的美蘇衝突。但是,在杜魯門一月五日講話之後,斯大林的擔心已經解除部分了。是的,如果美國沒有干涉毛澤東「統一」中國,那麼美國又憑什麼會干涉一個小小的朝鮮呢?
一月八日,斯大林在給蘇聯駐北韓大使的電報中表示:「我理 解金日成同志的不滿情緒,但他必須懂得,諸如他想要著手解決的關於南朝鮮這樣一件大事,需要有周密的準備。事情必須組織得沒有太大的風險。如果他想要與我討論這件事,那麼我 將隨時準備接見他,並與他進行討論。把這些轉告金日成,並告訴他我準備在這件事上幫助他。」
在斯大林已經決定「在這件事上幫助他」時,毛澤東還在莫斯科,但蘇聯未向毛澤東透露一點有關的消息。只是斯大林催促毛澤東迅速兌現其在一九四九年四月對金日成的密使所作的承 諾,把「解放軍」中一萬兩千名朝鮮族官兵連同他們的武器全部移交給北韓軍隊。毛澤東的心裏還只想著如何「解放」臺灣 ,當然不願意「老大哥」分心,推托說,現在還不是北韓攻打南韓的時機。
斯大林傾向金日成
如果說斯大林由中共在大陸的成功軍事行動所想到的是美國可能會加緊其干預朝鮮事務的努力,那麼,金日成則由中共的軍事「統一」行動而對朝鮮半島的統一產生了空前的緊迫感。一 月十七日,距艾奇遜講話僅五天,已經獲悉斯大林一月八日電報內容的金日成在為北韓駐中國大使赴任而舉行的午餐會上,對蘇聯駐北韓的顧問說,在中國完成其「統一」之後,朝鮮統一的問題就是最緊迫的了。
他告訴蘇聯顧問,毛澤東已經保證在中國的統一完成後,支持他解決朝鮮統一的任務。金日成要求蘇聯顧問盡快安排其會見斯大林,因為斯大林以前曾答應金日成,如果南韓進攻北韓,金日成就可以乘機反攻,完成統一,但是,現在南韓沒有發動 進攻,金日成無法採取軍事「反攻」行動,統一遙遙無期。因 此,金日成要面見斯大林,以便說明情況。
在北韓與中共之間,斯大林選擇了支持北韓。但是因為,一個「解放」與否的臺灣,與蘇聯安全的關係不大,但一個統一的朝鮮半島將直接與日本相對峙,從而減輕蘇聯遠東地區的壓力。況且,支持北韓不用蘇聯人親自出馬,這也能夠減少與美國直接對抗的危險。
於是,在中共還被蒙在鼓裡的情況下,根據斯大林的提議,北韓以九噸黃金、四十噸白銀、一萬五千噸礦石換取了一億三千八百萬盧布的裝備,用於武裝三個北韓師。同時,蘇聯還同意北韓可以提前支取原定於一九五一年才能使用的七千萬盧布的貸款來裝備部隊。
三月三十日,金日成應邀到達莫斯科,對蘇聯進行了長達二十五天的秘密訪問。就在金日成訪蘇期間,蘇聯情報部門得到了麥克阿瑟給華府的一份秘密報告,在報告中,麥氏主張美國對南北韓之間的內部衝突不予干涉。此份報告似乎左證了金日成所謂「現在是統一朝鮮的最好機會」的說詞。
毛澤東使緩兵之計
此時的斯大林已經對金日成的軍事計畫持肯定的態度,他說,如果在一年前金日成的軍事計畫是行不通的話,那麼,在美國的態度有所變化之後,這個計畫在現在就是可行的了。但是,斯大林仍然堅持北韓要在「反攻」的形式下實施這個軍事計畫 ,並提醒金日成,「統一計畫」必須徵得毛澤東的同意。
在斯大林的建議下,金日成提出要訪問北京。由於當時中共在北韓既無大使,又無軍事觀察人員,所以,對北韓人行動一無所知的毛澤東告訴北韓大使說,如果金日成已經有了統一朝鮮的具體軍事計畫,金日成可以進行秘密訪問,如果還沒有具體計畫,那就進行一次正式訪問。
五月十三日,金日成對北京進行了秘密訪問。當天晚上,在中南海懷仁堂,金日成向毛澤東詳細通報了「統一朝鮮」的軍事計畫,告之斯大林已經同意此計畫,並轉達斯大林的「意思」 :此計畫一經毛澤東同意,就可以實施。儘管毛澤東事先估計到了北韓會有一個計畫,但是,他沒有想到金日成會有如此詳 細的一個計畫,更沒有想到斯大林已經批准了這個計畫,並且 已經開始武裝北韓。
雖然早在劉少奇訪問莫斯科期間,蘇聯與中共就已約定,朝鮮問題由蘇聯負責,然而,事情做到這種地步,而中共竟對此無所察覺,還是令毛澤東深感意外。當然,毛澤東最感擔心的不是別的,而是中共軍隊已經在具體實施進攻臺灣的軍事計畫,且前期工作都已準備妥當。
毛澤東想用緩兵之計穩住金日成,他說,現在還不是統一朝鮮的時機,這個意見已經幾次告知過你們的大使。金日成則說,依斯大林的判斷,現在的國際形勢有利於實施朝鮮統一的軍事計畫,據此,蘇聯已經提供了許多幫助,現在只要中國同意這個計畫而已,統一計畫的實施將不需要中國的任何幫助。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只得中斷會談,對金日成說他要和蘇聯駐中共大使核實關於斯大林已同意「統一計畫」的說法。
毛澤東騎虎難下
隨即,毛澤東緊急約見了蘇聯駐中共大使羅申,要求其立即向斯大林核實金日成所言。次日晚,羅申帶著斯大林的電報面見毛澤東。電報云:「毛澤東同志:在與朝鮮同志的談話中,菲利波夫(斯大林使用的化名之一)和他的朋友們表示如下意見,由於國際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同意朝鮮人著手重新統一的建議。但有個附帶條件,即問題最終應該由中國同志和朝鮮同志共同來決定。如果中國同志有不同意見,那麼對問題的解決就應延遲,直到進行一次新的討論。會談中的細節朝鮮 同志可能會向您轉述。」
事已至此,斯大林把毛澤東送上了老虎背。毛澤東和中共其它領導人對斯大林幾次在中共奪取政權的關鍵時刻進行干預、即 所謂不許革命」耿耿於懷。現在,斯大林又把毛澤東置於與他當年同樣的位置。
毛澤東如果不想給北韓領導人留下像斯大林在中共領導人心中那樣的印象,就只有接受金日成所造成的既定事實。這口「窩囊氣」,毛澤東多少年以後還難以下嚥。在此後他與蘇聯大使、領導人、直至赫魯曉夫的談話中,多次提到這一話題,發泄其不滿。這也成了日後中共與蘇聯交惡的變數之一。
看過斯大林的電報,毛澤東立即在其住處召集周恩來等中共政治局成員開會,討論這一問題。五月十三日,毛澤東抑制住對金日成不事先與他商量「統一計畫」的不滿,再次會見金日成說,依中共原來的計畫,準備先「解放」臺灣,然後再解決 朝鮮問題,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中共可以更加充分地支持北韓; 現在,既然斯大林已同意「統一朝鮮」的計畫,且金日成有把握速戰速決,不致使「解放」臺灣拖得太久,那麼中共同意首 先統一朝鮮。
統一朝鮮影響解放臺灣
金日成在得到毛澤東肯定的回答後,向毛澤東詳細說明瞭「統一朝鮮」的「三階段計畫」,即第一階段加強兵力,第二階段提出和平方案,第三階段在南韓拒絕和平方案後訴諸武力。
對此,毛澤東擔心如果美國「驅使」日本進行干預,「一旦有兩三萬日本軍隊投入戰爭」,則「統一朝鮮」的過程就可能延長。毛澤東的下台階當然是,如果那樣,中共「解放」臺灣的時間就要向後拖延。而毛澤東更擔心的則是,如果北韓的行動引發美國的干預,那麼,無論北韓的統一行動成功與否,都有可能使美國改變對臺灣的政策,那樣就會對中共「解放」臺灣的努力造成極大的障礙。
金日成在和毛澤東的談話中斷言,美國的干預「幾乎不可能」,日本軍隊參戰的可能性也不大,即使日本派出兩三萬人的部隊,對戰局也不會產生根本性的影響。金日成還把斯大林的判斷告知毛澤東,即美國已改變其在遠東的政策,對美國的干預不用考慮。對此,毛澤東憂心忡忡地說,美國的事,我們做不了主,我們不是他們的參謀長,不可能知道他們心裏想的是什麼。
隨後,毛澤東把中共政治局的決定向金日成作了通報,即中共將在鴨綠江邊部署三個軍的部隊,如果美國、日本不干預,或雖然干預,但只是在一定的限度內,沒有越過「三八線」,那麼,中共的部隊將按兵不動;如果美國、日本進行干預且跨過了「三八線」,那麼,中共的軍隊就「一定打過去」。金日成對中共準備讓部隊進入朝鮮進行幫助的「額外」好意予以婉拒 。
五月十六日,在毛澤東與金日成會談的最後一天,中共收到了斯大林的電報,電報表示同意由毛澤東提議的中共與北韓簽訂友好互助同盟條約,但簽訂條約的時間不是在朝鮮統一前,而是應在統一後。這封電報,頗為傳神地表現了中共、蘇聯、北韓三者之間的微妙關係,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可以從中共、俄羅斯、北韓的關係中看到這個影子。
解放臺灣計畫胎死腹中
欣喜若狂的金日成回到北韓之後,立即著手進攻的準備。五月二十九日,金日成通知蘇聯駐北韓大使,他們準備在六月十日前將軍隊全部集中到預定的進攻地點。六月十一日,北韓提出的和平統一方案被南韓拒絕。按照「三階段計畫」,軍事進攻進入到倒計時。
按照蘇聯派出的瓦西裡耶夫中將和蘇軍顧問組「幫助」制定的「先發制人的進攻作戰計畫」,北韓軍隊將在二十二天到二十七天內分三個階段完成統一朝鮮的軍事行動。六月十九日,進攻命令下達到部署在「三八線」的北韓軍隊。二十五日,北韓七個師的部隊大舉跨過「三八線」,勢如破竹。韓戰爆發了。六月二十七日,雖然北韓軍隊開始進攻不過兩天,但卻進展神速,戰局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此時,毛澤東最擔心的事發生了。這一天,美國總統杜魯門宣布,臺灣未來地位尚未確定,為阻止任何可能發生的對臺灣的軍事進攻,確保臺灣和臺灣海峽的中立化,防止韓戰蔓延,美國的第七艦隊將進入臺灣海峽;杜魯門還同時宣布,美國將出兵朝鮮。
對於毛澤東而言,所有的事情都是向他所預料的最壞的方向發展。毛澤東愈是覺得他的預料被應驗,就愈是按捺不住他的憤怒。他對美國的干預作出了強烈的反應,聲稱要「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
但是,在中共中央的內部文件中,毛澤東卻不得不承認,中共還沒有與美國現代化海軍進行海上較量的可能,「形勢的變化給我們打臺灣添了麻煩,因為有美國在臺灣海峽擋著」,因此,只能把「打臺灣的時間往後拖延埂6
- 關鍵字搜索:
-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