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筷」驚心黑幕
中國是消費筷子的大國,木筷的使用量非常大,尤其是那些一次性木筷(衛生筷)的消耗量是很驚人的,因為每天都有超過千萬人在使用它、拋棄它,它與人們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那麼它的質量是否普遍合格?是否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衛生筷」呢?3月16日,多名在衛生筷行業經營過或正在經營的業內人士透露了衛生筷生產、銷售的「黑暗家底」。南方農村報18日報導,據廣西南寧市曾做過5年衛生筷生意的莫老闆說,目前南寧市的衛生筷的出廠價大多是0.8分錢/雙,代理商加價批發每雙為1.2分錢。而按正常的生產工藝,這樣的價錢絕對做不出一雙衛生筷。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偷工減料和減少工序是「必須」的。
他進一步舉例說明,按照常規,1立方米的原木一般能生產出31250 雙木筷。現在的普通松木價格大約300元/立方米,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一雙衛生筷只算木頭的成本就要0.9分錢了。如果再按正規工序操作(一雙衛生筷要經過包括消毒在內的12道工序),人工費用平均每雙「至少0.2分錢」,消毒程序也要0.2分錢(消毒藥水比較貴);如果再加上農林特產稅費之類的開支,一雙「衛生筷」算下來,起碼要1.4分錢才能出廠(保持平本不賺),算上運輸費用,成本又要上升。
衛生筷現時無論是出廠價還是批發價,都遠遠低於正常的水平。難道廠家商家都在做虧本生意?「不是的。恰恰相反,做衛生筷大有賺頭,我知道的交易場裡的一個老闆,做一年衛生筷生意就有20多萬元的毛利。廠家賺的錢還會超過此數目。」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莫老闆說,廠家「增收節支」的手段非常高超,首先是選擇一些劣質木材,其次是偷工減料。正常一雙衛生筷的規格應是長20厘米,寬1.6厘米,厚0.5厘米。但市面上的衛生筷大多是「瘦身」的,長度一般不差,寬度卻減少為1.2∼1.4厘米,厚度一般僅0.3厘米。光這一個「小招數」,一立方米木材就能多出好幾千雙筷子,而被「瘦身」的衛生筷在使用中很容易被折斷。而且, 不消毒已是公開的秘密。
在衛生筷的生產過程中,最花錢的是消毒和烘烤這兩道工序。按照正規要求,應該採用可食用的消毒藥水,藥水中以日本產的最貴。據他瞭解,南寧市除了一兩家有出口任務的竹筷廠外,沒有一家筷子廠是用這種昂貴的藥水。但即使採用最低廉的藥水,經過這道工序,一雙筷子最少也要花去約0.2分錢的費用。「現在不少大型衛生筷廠都取消這道消毒工序,從小廠出來0.8分錢的衛生筷,應該不會有這道消毒工序!」
曾開過一家一次性衛生筷廠多鄧先生說:一雙衛生筷需要經過鋸開、刨片、煮、成型、烘乾、消毒、拋光及分揀包裝等工序,「沒有1.5分錢造不出一雙合格的筷子」,但大多數湖南貨的出廠價竟然只要0.8∼1分。
他也曾經去湖南某地「取經」,發現那邊生產衛生筷「工序很簡單,根本沒有消毒這一關」,一些生產廠家對前去參觀的人說某道工藝是消毒程序,其實那是松木蒸軟工序,為的是避免松木太脆。
他說,衛生筷生產不經過消毒工序,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你可以聞一下那些衛生筷,都有一股松油味,剛拆封的味更大。油味都除不了,怎麼可能經過了消毒?」
鄧先生還說,不少衛生筷廠為了讓筷子顯得好看,用硫磺簡單熏一遍,搞得白白亮亮的。
3月16日上午,經營一次性「衛生筷」的黃老闆帶記者到他與幾個經銷商合租的一個倉庫去「看貨」。
該倉庫設在一樓,地面上沒有設置防潮用具,小山一樣高的貨品擠滿了各個角落。可能是長時間處於封閉狀態,一股嗆鼻的霉味讓人窒息。記者在現場看到一些鼓鼓囊囊的化肥袋和破舊的編織袋,一問得知,原來這裡面裝的也是「衛生筷」。「這種「衛生筷」通常叫三級品,價格更便宜一點,每袋少2元錢。」黃老闆說:「很多飲食店就喜歡買這種便宜貨。顏色是黃一點,但可以摻和著用,顧客不注意是看不出的。」
- 關鍵字搜索:
-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