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社會縮影——倫敦唐人街200年變遷

倫敦唐人街200多年前在倫敦東部的船塢區落戶,當時只有幾家破舊的店舖。它在1960年代西遷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現在已成為了英國華人社會的一個縮影。

  1800年代紀初期,一些來自中國華南地區的海員和勞工流落倫敦,在倫敦東部的船塢區(Docklands)落戶。

  1882年,在倫敦聚居的華人越來越多,他們在東部船塢區裡的彭尼費特斯(Pennyfields)和萊姆豪斯考斯韋(Limehouse Causeway)開設雜貨店、洗衣店、餐館和旅館等,華人社區初具規模。

  1900年代初期,英國媒體開始把華人社區稱為「華埠」(China Town),而當地華人又把它稱為「唐人街」。但英國政府對唐人街不甚重視。

  1960年,倫敦東部船塢區式微,倫敦市政府發展市中心的蘇豪區,當時的華人社區從東部遷移到蘇豪區的邊沿地區爵祿街一帶落戶。經過多年的發展,蘇豪區成為現代化的消閒飲食中心,爵祿街一帶也成為了世界聞名的倫敦唐人街。

  1960年代初期,當時的英國法律允許香港新界地方的居民到英國居留,因而吸引了不少新界人移民到英國,並在倫敦唐人街經營中餐館等業務。

  1967年,不少香港居民移民到英國,其中一些移民在倫敦唐人街附近開設店舖,使倫敦唐人街的範圍進一步擴大。

  1971年,倫敦威斯敏斯特區議會把爵祿街列為行人專區,禁止車輛進入。

  1979年,英國政府允許2萬名越南和華裔到英國居留,他們把東南亞的特色帶到倫敦唐人街,使它由純粹的廣東地方色彩向多民族方向發展。

  1985年,倫敦唐人街獲得英國政府的正式承認,已故黛安娜王妃到唐人街訪問。

  1987年,倫敦的華人從唐人街移師到附近的萊斯特爾廣場(Leicester Squre)舉行春節慶祝活動,意味著倫敦唐人街和華人社區的地位已經大為提高。

  1990年代,倫敦唐人街吸引了一些來自日本和東南亞地區的移民在附近一帶開設餐館,使唐人街又發展成為一個以華人為主的亞洲裔多元化社區。

  2001年,約1000名華人在倫敦唐人街遊行示威,抗議英國媒體指稱華人飲食業導致英國口蹄疫擴散。

  2002年,倫敦華人首次移師到倫敦市中心著名的特拉法加廣場舉行春節慶祝活動,出席盛會的嘉賓還包括了倫敦市長利文斯通等。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